進化從「平台」開始: Audi Q6 e-tron新世代試駕體驗!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e-tron GT與Q4 e-tron打下前哨之後,Audi終於推出首款基於全新純電平台打造的中型休旅Q6 e-tron。這款車從開發初期就備受矚目,因為它不只是另一台電動SUV,而是Audi首款搭載PPE平台、擁有800V高壓系統、三螢幕座艙配置的新車,意圖在新世代電動車戰場打響頭陣。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本次試駕的主角,正是Q6 e-tron家族的入門車型:單馬達後輪驅動版本,建議售價從新台幣265萬元起。車身尺碼方面,Q6 e-tron長4,771mm、寬1,965mm、高1,702mm,軸距更達2,899mm,無疑已屬於中型休旅的範疇。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外型設計上,Q6 e-tron延續Audi一貫的線條語彙,卻又導入不少新意。前臉依舊採用Q系列熟悉的單體式盾形水箱護罩輪廓,但內部換上六角形網格紋路,搭配與保桿線條相融的頭燈造型,使整體視覺更具現代感,也增添辨識度。

Q6 e-tron車頭依然是熟悉的盾形水箱護罩輪廓,但設計更具現代感。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車頭依然是熟悉的盾形水箱護罩輪廓,但設計更具現代感。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全車系標配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不僅照明效果出色,也能降低對其他用路人的干擾。不過更吸睛的是,Q6 e-tron導入了獨立設計的「數位日行燈」,駕駛者可透過中央MMI系統,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若選配OLED 2.0尾燈,車尾也具備相對應的8種燈光動畫,讓整車燈組更具一致的個性風格。(本次試駕車未選配OLED尾燈)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可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 記者趙駿宏/攝影

若選配OLED 2.0尾燈,車尾也具備相對應的8種燈光動畫。(本次試駕車未選配OLED尾燈) 記者趙駿宏/攝影
若選配OLED 2.0尾燈,車尾也具備相對應的8種燈光動畫。(本次試駕車未選配OLED尾燈) 記者趙駿宏/攝影

而本次在Q6 e-tron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在於大燈的開關,過往都是放置在方向盤左後方的位置,這次則統一整合在電動窗的按鈕上,在使用上可能要稍微習慣一下。

大燈的開關,這次則統一整合在電動窗的按鈕上。 記者趙駿宏/攝影
大燈的開關,這次則統一整合在電動窗的按鈕上。 記者趙駿宏/攝影

在輪圈配置上,即便是入門版本也標配20吋鋁圈,Q6 e-tron quattro S line與SQ6 e-tron則升級至21吋,視覺張力與動感氛圍更為強烈。筆者同步短暫試駕了quattro S line版本,明顯感受到21吋鋁圈在路感傳遞上更為直接,也對行路質感造成不同影響。

Q6 e-tron長4,771mm、寬1,965mm、高1,702mm,軸距更達2,899mm。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長4,771mm、寬1,965mm、高1,702mm,軸距更達2,899mm。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入門版配備前255/50 R20、後285/45 R20的輪胎。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入門版配備前255/50 R20、後285/45 R20的輪胎。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在充電設計上相當貼心,全車系標配左右雙側充電孔,駕駛座側為CCS2快充與Type 2慢充複合式插座,右側則是Type 2慢充,提供更彈性的停車與充電策略。兩側充電孔蓋更採用電動啟閉設計,操作便利性佳。

駕駛座側為CCS2快充與Type 2慢充複合式插座。 記者趙駿宏/攝影
駕駛座側為CCS2快充與Type 2慢充複合式插座。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駛側則是僅有Type 2慢充插孔。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駛側則是僅有Type 2慢充插孔。 記者趙駿宏/攝影

車系提供83kWh與100kWh兩種電池容量,對應最高充電功率分別為225kW與270kW。只需21分鐘即可從10%充至80%,充電效率優異。特別的是,在遇到400V充電樁時,Q6 e-tron可將電池拆分為兩組400V電池模組,同步進行充電,進一步維持高效率表現。

充電孔可從中央螢幕電動開啟。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充電孔可從中央螢幕電動開啟。 記者趙駿宏/攝影

打開車門,迎面而來的是科技氛圍十足的三螢幕座艙。全車標配OLED 11.9吋虛擬儀表與14.5吋中央MMI觸控螢幕,以及副駕專屬的10.9吋螢幕。尤其是副駕螢幕直接列入標配,在同級對手中極為少見。此螢幕可支援YouTube等App播放,還可在上頭玩遊戲,並具備電子防窺功能,在時速超過5km/h後會自動遮蔽,避免駕駛分心。

無須選配就擁有三螢幕座艙,OLED 11.9吋虛擬儀表與14.5吋中央MMI觸控螢幕,以及副駕專屬的10.9吋螢幕。 記者趙駿宏/攝影
無須選配就擁有三螢幕座艙,OLED 11.9吋虛擬儀表與14.5吋中央MMI觸控螢幕,以及副駕專屬的10.9吋螢幕。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螢幕可觀看YouTube以及使用MMI系統認可的App。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螢幕可觀看YouTube以及使用MMI系統認可的App。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螢幕可觀看YouTube以及使用MMI系統認可的App。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螢幕可觀看YouTube以及使用MMI系統認可的App。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螢幕電子防窺功能,在時速超過5km/h後會自動遮蔽。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副駕螢幕電子防窺功能,在時速超過5km/h後會自動遮蔽。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全新導航系統整合充電站資訊,支援根據目的地預估電量,並自動安排途中充電站與停留時間,對於電動車新手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全新導航系統整合充電站資訊,支援根據目的地預估電量。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全新導航系統整合充電站資訊,支援根據目的地預估電量。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全新導航系統整合充電站資訊,支援根據目的地預估電量。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全新導航系統整合充電站資訊,支援根據目的地預估電量。 記者趙駿宏/攝影

如預算充裕,也可選配價值新台幣9.6萬元的MMI Experience Pro內裝升級套件,包含AR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B&O高階音響系統與具備互動功能的環艙氣氛燈,能大幅提升座艙體驗與科技氛圍。(本次試駕車未配備此套件)

實際坐進座艙,能夠感受這樣的螢幕配置有多麼震撼。 記者趙駿宏/攝影
實際坐進座艙,能夠感受這樣的螢幕配置有多麼震撼。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主動安全系統部分,Q6 e-tron幾乎是全滿配上陣,該有的都有,僅可惜目前針對亞太市場,Audi尚未開放「車道置中」功能。據了解,Audi Taiwan已與原廠積極溝通,期望日後能透過軟體更新解鎖此項功能。對於講究長途巡航便利性的消費者來說,這點仍稍嫌可惜。

主動安全系統部分Q6 e-tron幾乎一應俱全。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主動安全系統部分Q6 e-tron幾乎一應俱全。 記者趙駿宏/攝影

可惜目前針對亞太市場,Audi尚未開放Q6 e-tron的「車道置中」功能。 記者趙駿宏/攝影
可惜目前針對亞太市場,Audi尚未開放Q6 e-tron的「車道置中」功能。 記者趙駿宏/攝影

操控ACC方面,Q6 e-tron依舊是使用VAG的祖傳控制桿,稍嫌可惜一點。 記者趙駿宏/攝影
操控ACC方面,Q6 e-tron依舊是使用VAG的祖傳控制桿,稍嫌可惜一點。 記者趙駿宏/攝影

再次回顧車身規格,Q6 e-tron車長達4,771mm、軸距近三米,對比台灣市場的Q5顯得更為寬敞。行李廂容積為526公升,最大可擴充至1,529公升,前行李廂亦提供64公升的空間,實用性表現相當出色。

Q6 e-tron的前座雙電動舒適型座椅表現不錯,但S line 運動版的更棒。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的前座雙電動舒適型座椅表現不錯,但S line 運動版的更棒。 記者趙駿宏/攝影

軸距近三米也讓後座有寬裕的膝部空間。 記者趙駿宏/攝影
軸距近三米也讓後座有寬裕的膝部空間。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三區恆溫空調也是Q6 e-tron標準配備。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三區恆溫空調也是Q6 e-tron標準配備。 記者趙駿宏/攝影

後廂部分,未傾倒前為526公升。 記者趙駿宏/攝影
後廂部分,未傾倒前為526公升。 記者趙駿宏/攝影

4/2/4椅背傾倒後,後廂空間擴增至1,529公升。 記者趙駿宏/攝影
4/2/4椅背傾倒後,後廂空間擴增至1,529公升。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前行李廂提供64公升的空間可做運用。 記者趙駿宏/攝影
前行李廂提供64公升的空間可做運用。 記者趙駿宏/攝影

本次試駕的單馬達後驅車型,搭載後軸永磁同步馬達,搭配83kWh電池組,可輸出252 PS馬力與450 Nm扭力,0-100km/h加速僅需7.9秒。雖然車重達2,125公斤,但動力輸出流暢飽滿,WLTP續航表現亦達533公里,足以應付大多數日常與假期所需。

Audi Q6 e-tron後驅單馬達版本,可輸出252 PS/450 Nm,0-100km/h加速僅需7.9秒。 記者趙駿宏/攝影
Audi Q6 e-tron後驅單馬達版本,可輸出252 PS/450 Nm,0-100km/h加速僅需7.9秒。 記者趙駿宏/攝影

動力調性方面,Q6 e-tron與同樣採PPE平台的Porsche Macan Electric路線不同,並未強調操駕激情與性能極限,而是以更線性、平順的輸出為導向,著重日常駕馭的舒適與便利。無論是市區行駛還是郊區通勤,都能展現從容且易於掌握的動態表現。

相較同平台的Porsche Macan EV,Audi Q6 e-tron以更線性、平順的輸出為導向。 記者趙駿宏/攝影
相較同平台的Porsche Macan EV,Audi Q6 e-tron以更線性、平順的輸出為導向。 記者趙駿宏/攝影

底盤懸吊方面,全車系標配S line運動化懸吊,擁有更緊緻的支撐表現,兼顧舒適與穩定性。配合車體重心低、底盤剛性佳的優勢,行路質感相當出色。

Audi Q6 e-tron全車系標配S line運動化懸吊,擁有更緊緻的支撐表現。 記者趙駿宏/攝影
Audi Q6 e-tron全車系標配S line運動化懸吊,擁有更緊緻的支撐表現。 記者趙駿宏/攝影

此外,Q6 e-tron提供兩段動能回收模式與一組智慧回收系統,可根據與前車距離與速度差異,自動調整減速幅度。切換至B檔後,即可實現單踏板操作,對熟悉電動車駕駛邏輯的使用者而言非常直覺、便利。

Q6 e-tron提供兩段動能回收模式與一組智慧回收系統。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提供兩段動能回收模式與一組智慧回收系統。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提供兩段動能回收模式與一組智慧回收系統。 記者趙駿宏/攝影
Q6 e-tron提供兩段動能回收模式與一組智慧回收系統。 記者趙駿宏/攝影

要進入單踏板模式,只需在D檔狀態再往下打就能進入B檔。 記者趙駿宏/攝影
要進入單踏板模式,只需在D檔狀態再往下打就能進入B檔。 記者趙駿宏/攝影

總結來說,Q6 e-tron以入門車型之姿,展現極具誠意的配備與先進科技,從三螢幕座艙、個性化燈組到800V快充技術,再到超過500公里的續航表現,無一不展現出新世代電動車該有的成熟與完整。對於想入主純電世界、又不想犧牲豪華感與品牌價值的消費者而言,Q6 e-tron無疑是一款值得深度考慮的選項。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Audi Q6 e-tr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Audi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涼夏安心玩!台灣奧迪啟動 2025 夏季健診  免費冷氣檢查 零件、輪胎享優惠

涼夏安心玩!台灣奧迪啟動 2025 夏季健診 免費冷氣檢查 零件、輪胎享優惠

隔壁發生火災快燒到你的展間 你會先逃生還是先救愛車?

隔壁發生火災快燒到你的展間 你會先逃生還是先救愛車?

延伸閱讀

Tesla 全新 Model Y 正式登台交付!第四代超級充電系統同步亮相 深化在台佈局藍圖

Tesla 全新 Model Y 正式登台交付!第四代超級充電系統同步亮相 深化在台佈局藍圖

全新Mazda EZ-6 Sport Edition特仕車上市!起價只要66萬新台幣

全新Mazda EZ-6 Sport Edition特仕車上市!起價只要66萬新台幣

刷圈狂魔!Porsche Taycan Turbo GT 於美國 Road Atlanta 賽道及阿布達比 Yas Marina 賽道再創紀錄

刷圈狂魔!Porsche Taycan Turbo GT 於美國 Road Atlanta 賽道及阿布達比 Yas Marina 賽道再創紀錄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周末旅人VS. 都市日常 Suzuki S-CROSS的雙棲生活

周末旅人VS. 都市日常 Suzuki S-CROSS的雙棲生活

或許已不再年輕但始終還是保持熱血 Ford Focus Wagon紐柏林限定版試駕

或許已不再年輕但始終還是保持熱血 Ford Focus Wagon紐柏林限定版試駕

全新世代Volkswagen Passat Variant旅行車試駕!不賣情懷,更多的是務實與沉穩

全新世代Volkswagen Passat Variant旅行車試駕!不賣情懷,更多的是務實與沉穩

第四代Škoda Superb Combi征服國境之南!大改款旅行車如何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第四代Škoda Superb Combi征服國境之南!大改款旅行車如何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品味生活的奔馳旅行者 2025年式Mercedes-Benz C 300 Estate 試駕體驗

品味生活的奔馳旅行者 2025年式Mercedes-Benz C 300 Estate 試駕體驗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