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國電動車商機 MIH執行長:2、3年內年產十萬輛
外貿協會美國台灣形象展在美東時間12日於華盛頓盛大開幕。鴻海推動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執行長鄭顯聰表示,美國剛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IRA),對電動車減稅範圍擴大,會是很大商機, 希望在美國2到3年內能做到年產十萬輛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好的人才,「現在誰找到人才,誰才是老大」。
鄭顯聰表示,開發一輛車需要18到24個月,由於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和美國合作最好的機會是2025年;他也表示,MIH專注於ODM,沒有特別推品牌,在美國至少每年要生產十萬台,才具有經濟效益。
鄭顯聰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目標2030年電動車將占新售車五成以上,美國市場一年生產1700萬輛,一半是850萬輛,MIH只要拿下1%,就是8萬輛,因為看好美國市場機會,因此這次才特別把Model E運抵美國台灣形象展;他說,SUV、皮卡等大車是美國主流,Model E是歐洲Pininfarina設計外觀的大型轎車,內部電機、電池系統則採用台廠,「有一顆台灣的心」,對他們來說意義很大。
鄭顯聰也說,汽車體積大,因此必須要營運本土化,MIH在密西根有設計中心,也在俄亥俄州和威斯康辛州有生產基地,將建立在地供應鏈,預計可以帶動一百家供應鏈體系,例如車座椅、沖壓大型件等就近發展,電池、PCB電子等可以從台灣運來。
鄭顯聰同時提到台灣廠商的機會,他認為軟體需求仍大,不能只專注於硬體,例如車子相關的AI、自動駕駛等,智慧電動車三個月就要升級服務軟體,都是台灣賺錢的機會,要抓緊機會和矽谷新創產業連結與合作。
不過,鄭顯聰強調,美國最大的挑戰是人才,「現在誰找到人才,誰才是老大」,因此他對MIH的KPI甚至不是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而是關鍵人才指標(key people indic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