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廠紛紛投入 但電動車市生存大不易!

Nissan Leaf。 摘自Nissan

對大多數業者而言,電動車(EV)還不是一塊市場樂土,除了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挾著大幅領先優勢一馬當先外,其餘車廠不僅大多在後頭苦苦追趕,還遭遇各式各樣的問題。

特斯拉挾著大幅領先優勢,在電動車市場一馬當先。歐新社
特斯拉挾著大幅領先優勢,在電動車市場一馬當先。歐新社

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中國大陸電動車廠商蔚來汽車(Nio)雖志在成為「下一個特斯拉」,此刻卻遭遇一股「完美風暴」,包括政府大砍補助、美中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大陸車市整體需求滑落等,迫使這個製造商大舉裁員逾2,000人,並致力「優化」業務,預計年底前分割非核心事業。

其他競逐電動車市場的業者,也各自遭遇難題。例如,哈雷(Harley-Davidson)10月中一度暫停生產LiveWire電動機車,因為用住宅或車庫裡的低電壓插座充電有問題。

Harley-Davidson LiveWire純電重機。 摘自Harley-Davidson
Harley-Davidson LiveWire純電重機。 摘自Harley-Davidson

福斯(Volkswagen)部門奧迪(Audi)也碰到類似問題,6月間被迫召回電動休旅車e-tron,因為電池有起火風險。該公司已召回自4月推出迄今已售出的半數e-tron車。

Audi e-tron。 Audi提供
Audi e-tron。 Audi提供

Jaguar也在6月召回I-Pace電動車,問題出在再生煞車系統出狀況,可能導致車子從減速到煞車之間的時間延遲,升高撞車風險。

Jaguar I-Pace電動車問世後就連續奪下全球與汽車相關超過60個獎項,創新與突破的實力可見一斑。 記者張振群/攝影
Jaguar I-Pace電動車問世後就連續奪下全球與汽車相關超過60個獎項,創新與突破的實力可見一斑。 記者張振群/攝影

以無扇頁風扇和吸塵器等裝置聞名的戴森公司(Dyson),也有意跨足製造電動車。結果呢?在砸下31億美元之後,這家英國公司宣布放棄此計畫,原因是體認到無法生產出一部可在商業市場存活的電動車。顯然,進入電動車產業所需投入的資本門檻不低。

Dyson原訂2021年發表品牌首款純電動車,隨著計劃被喊停而終結。圖為Dyson首款電動車專利圖。 摘自Dyson
Dyson原訂2021年發表品牌首款純電動車,隨著計劃被喊停而終結。圖為Dyson首款電動車專利圖。 摘自Dyson

通用汽車(GM)為了從內燃引擎車過渡到電動車,也付出代價,包括為期31天始落幕的大罷工,是通用逾20年來規模最大的罷工事件。這是因為電動車零件比傳統汽車少,而且可用機器組裝,工會勞工擔心飯碗不保。

不過,通用的Chevrolet仍有辦法推出一款售價相對親民的電動車,稱為Bolt,第3季交車數將近5,000輛。然而,相形之下,特斯拉第3季Model 3交車數約8萬輛。

Chevrolet Bolt EV。 摘自Chevrolet
Chevrolet Bolt EV。 摘自Chevrolet

就連福斯旗下的跑車大廠保時捷(Porsche),也積極進攻電動車市場,雖然推出的Taycan電動車被譽為「特斯拉挑戰者」且銷路不錯,跟特斯拉Model S相比卻沒有價格競爭力。裝備齊全的 Taycan Turbo S要價18.7萬美元,遠高於頂級Tesla Model S Performance的11.49萬美元。保時捷有意推出起跳價10.4萬美元的Taycan 4S與特斯拉競爭,但要兼顧高性能與價格親民並非易事,除非是特斯拉。

全球矚目的四門純電轎跑車保時捷Taycan正式發表,但未公布的售價卻成為焦點之一。 圖/Porsche提供
全球矚目的四門純電轎跑車保時捷Taycan正式發表,但未公布的售價卻成為焦點之一。 圖/Porsche提供

亞洲車廠駛進電動車市場遭遇的痛苦較輕微,但在美國推出新電動車的步調遲緩。日產經濟型Leaf電動車很暢銷,但標準電池充一次只能行駛150英里,較大的電池組估計可支撐到226英里。

起亞今年開始銷售純電動車Niro EV,但在美國的銷售只局限於12個州。豐田宣布今年將大力推電動車,其Prius油電混合車多年來在美國尤其受歡迎。本田在美國銷售一款電動車,但只在兩個州有售。

近年車壇多了許多純電車型。圖為Kia Niro EV。 摘自Kia
近年車壇多了許多純電車型。圖為Kia Niro EV。 摘自Kia

Jefferies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截至目前為止,特斯拉是電動車市場上唯一一家免遭上述痛苦的業者,可望持續兼得成長與獲利,至少在2019-2020年度是如此。對照下,其他車廠生產電動車的成本仍高昂,只能設法靠銷售汽油車和柴油車來支撐電動車事業。

但即使是特斯拉,也曾有過瀕臨破產的時刻。事實證明,要在電動車市場生存,不是那麼簡單。

Mercedes-Benz在2018年9月推出了品牌首款純電車EQC。 摘自Mercedes-Benz
Mercedes-Benz在2018年9月推出了品牌首款純電車EQC。 摘自Mercedes-Benz

電動車

體型變大、外型展現不同設計!大改款MG4 EV純電掀背首度曝光!

體型變大、外型展現不同設計!大改款MG4 EV純電掀背首度曝光!

1,980輛限定販售!Renault 5 Turbo 3E量產型亮相!

1,980輛限定販售!Renault 5 Turbo 3E量產型亮相!

推出超跑休旅Urus之後 Lamborghini收入打破過往紀錄

推出超跑休旅Urus之後 Lamborghini收入打破過往紀錄

延伸閱讀

馬斯克爭議不斷?調查發現94%的德國人不會購買特斯拉!

馬斯克爭議不斷?調查發現94%的德國人不會購買特斯拉!

體型變大、外型展現不同設計!大改款MG4 EV純電掀背首度曝光!

體型變大、外型展現不同設計!大改款MG4 EV純電掀背首度曝光!

推出超跑休旅Urus之後 Lamborghini收入打破過往紀錄

推出超跑休旅Urus之後 Lamborghini收入打破過往紀錄

四驅電車或有商機?Volkswagen考慮基於Scout平台延伸新作!

四驅電車或有商機?Volkswagen考慮基於Scout平台延伸新作!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誓言製造「最理想的內燃機」?Mazda Skyactiv-Z開發中!

誓言製造「最理想的內燃機」?Mazda Skyactiv-Z開發中!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用馬自達研發的新油電!大改款Mazda CX-5預計於數月內正式亮相

用馬自達研發的新油電!大改款Mazda CX-5預計於數月內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