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輪胎與 PM2.5 有關?MICHELIN 米其林 Workshop 帶你了解輪胎大小事
你知道輪胎胎紋深度與抓地力之間的關聯嗎?何謂「新胎」的正確定義?以及你是否知道,廢輪胎處理也與近日的 PM2.5 霧霾環環相扣?MICHELIN 台灣米其林輪胎今(1)日舉辦媒體 Workshop 工作坊,旨在透過專家研究、實測數據等科學方式,宣導輪胎在行車安全、環境污染與台灣法規之間的觀念。
首先在輪胎花紋深度方面,一般常見的誤解有:輪胎溝深越深與濕地抓地表現有關,甚至在磨耗上也較為耐久?其實不然,在濕抓表現方面,越深的胎紋溝深不見得與濕抓表現有絕對關係,且坊間常常將俗稱的「吃胎」歸究於定位不確實,卻忘了過深的胎溝不僅會造成輪胎膠塊的不正常磨損,甚至因胎溝夾雜著小石子,導致胎體鋼絲層受損。
另外,在商業運輸用途為主的大型卡客車輪胎方面,經統計,在 2016 年卡客車爆胎原因中,有30% 為「胎面及胎邊衝擊」、27% 為「拆裝失敗」、13% 為「胎面分離」、12% 為「胎邊破裂」以及 18% 的「其他原因」。其中,在佔比最高的「胎面及胎邊衝擊」原因中,有很大部分是因輪胎中釘後的補胎所致,米其林人員提到,在常見的香菇頭補胎中,往往只考慮到「止漏」的效果,卻忽略了胎體鋼絲層的補強,造成中釘處鄰近的鋼絲需承受更多的重量,在卡客車載重且胎體受損的情況下,更容易造成胎體變形而爆胎。
至於在其次的「拆裝失敗」(27%)方面,換胎時常因潤滑油酯的不足,或拆胎機器的夾頭力道過大造成胎唇受損,且此種因拆裝導致的爆胎比例逐年升高,而車主往往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察覺異狀,造成車輛行駛一段時間後的爆胎風險。
此外,在環境保護方面,米其林原廠人員也直言不諱:「廢棄輪胎對環境的傷害很大」,因此未來採用環保材質製造的輪胎已然不可避免,且在現階段的廢輪胎處理中,不能僅用燒毀作為解決方法,而是該透過重覆提煉的工序進行再次利用,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空污損害。
最後,在法定胎紋規範方面,米其林原廠人員也提及現行台灣法規針對車輛採用的是: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1431 輪胎或 CNS 4959卡客車用翻修輪胎標準所定的「任一胎面磨耗指示點」,並提出磨耗標準與車輛安全間的關聯,提醒消費者在法定規磨耗規範前提早更換輪胎不僅傷荷包也造成更多環境污染,而平常開車前也應進行胎紋檢測,並將輪胎打至適當胎壓,避免過高或過低的胎壓造成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