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車到底行不行? LUXGEN n⁷ 5人亮點版試駕

記者陳威任/攝影

談起Luxgen n⁷,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熟悉卻又非常陌生的車款,熟悉在於從2021年Model C概念車正式亮相、到了2022年鴻海科技日以準量產版樣式現身、後續LUXGEN正式命名並展開量產市售版本n⁷會員招募、以及後續終於在去年正式曝光市售車身影及相關配備、等級及售價等,並透過預購確認會員購賣意願,讓這一台車的話題連續炒了許久。

但在這之前,包括筆者在內,能開到這款車的人都是少數中的少數,也因此即便寫了不下數十次.卻依然僅只於紙上談車。終於在過完年正式開工後,筆者試到了這款車,一切都是這麼的新鮮,試駕過程也充滿討論,整體而言,我給這台車的初步印象是79分,如果要說我最直接的概念就「充滿亮點、體驗新鮮、駕馭尚可、細節仍有進步空間」,考量了售價和整體水準而言,確實是一台可以接受的國民休旅,也讓人對後續發展更加期待並充滿無限可能。

LUXGEN n⁷。 圖/Luxgen提供
LUXGEN n⁷。 圖/Luxgen提供

外型上大致與2021年亮相的Model C概念車類似,透過品牌「AeroSculpture 以風塑形」的空氣力學設計理念,前方整合飛翼式頭燈組、Active Grille Shutter智能可變進氣系統、S-Duct跑車級車頭導流設計、Air Curtain前保桿導流設計,強調空氣力學的設計,盡可能讓電動車續航里程更為提升。

車頭整合飛翼式頭燈組、Active Grille Shutter智能可變進氣系統、S-Duct跑車級車頭導流設計、Air Curtain前保桿導流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頭整合飛翼式頭燈組、Active Grille Shutter智能可變進氣系統、S-Duct跑車級車頭導流設計、Air Curtain前保桿導流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在空氣力學表現上相當用心。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在空氣力學表現上相當用心。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頭車尾設計都以貫穿式視覺作為主要印象,飛翼式LED頭燈組含序列式方向燈在兩側,頭燈組還搭載AHB自動遠近光燈切換配置,中央則是以LUXGEN英文字母全新品牌識別,呈現「純粹亮點,無限可能」的全新品牌內涵。車尾則以近年來蔚為風潮的貫穿式尾燈,搭配地平線尾門飾條結合雙邊燈帶尾燈組。

LUXGEN n⁷新世代純電休旅擁有科技化外型。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新世代純電休旅擁有科技化外型。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在空氣力學表現上相當用心。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在空氣力學表現上相當用心。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尾則以近年來蔚為風潮的貫穿式尾燈,搭配地平線尾門飾條結合雙邊燈帶尾燈組。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尾則以近年來蔚為風潮的貫穿式尾燈,搭配地平線尾門飾條結合雙邊燈帶尾燈組。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側則是以懸浮式車頂設計增加設計亮點,充電孔則位於車身右前側葉子鈑、並配有充電指示燈與照明燈。車側從前門延伸至尾燈的鈑件摺線,並標配18吋低風阻雙色切削鋁圈,配胎為225/55R18,採用Bridgestone Alenza 001(Enliten)。整體而言不追求過度前衛設計,以類似燃油車及過往品牌特色為主軸,搭配上新世代品識別及空氣力學考量的設計。車系除了永晝白雙彩是2-Tone設計外,還提供永晝白、星夜藍及本次試駕的鈦空灰等單色選擇。

車側則是以懸浮式車頂設計增加設計亮點,充電孔則位於車身右前側葉子板。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側則是以懸浮式車頂設計增加設計亮點,充電孔則位於車身右前側葉子板。 記者陳威任/攝影

標配18吋低風阻雙色切削鋁圈,配胎為225/55R18。 記者陳威任/攝影
標配18吋低風阻雙色切削鋁圈,配胎為225/55R18。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充電孔則位於車身右前側葉子鈑、並配有充電指示燈與照明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充電孔則位於車身右前側葉子鈑、並配有充電指示燈與照明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尺碼方面,n⁷車身尺碼為4695x1895x1625(mm),軸距則為2920mm,與同品牌的燃油中型休旅URX Neo相比,n⁷車長短了25mm、車高少了130mm,但車寬多了69mm、軸距更是多了200mm,也讓整體外型在緊湊流線之際,空間表現可以更加突出。

尺碼方面,n⁷車身尺碼為4695x1895x1625(mm),軸距則為2920mm。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尺碼方面,n⁷車身尺碼為4695x1895x1625(mm),軸距則為2920mm。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內裝部分則以類似燃油車設計配置,但是從進入車內就與傳統車款有些許不同,並沒有常見Keyless設計,而是以智慧鑰匙靠近感應解鎖、離開上鎖車門。進入車內也沒有引擎啟閉按鍵,坐進車內就會開啟電門與空調,踩下煞車即可發動並調整檔位。排檔桿設計位置是類似賓士或Tesla等品牌,將排檔設計做在方向盤右側撥桿,打P檔將會同時進行手煞車。

內裝以大面積的數位儀表和中控螢幕作為亮點。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內裝以大面積的數位儀表和中控螢幕作為亮點。 記者陳威任/攝影

排檔桿設計位置是類似賓士或Tesla等品牌,將排檔設計做在方向盤右側撥桿。 記者陳威任/攝影
排檔桿設計位置是類似賓士或Tesla等品牌,將排檔設計做在方向盤右側撥桿。 記者陳威任/攝影

整體內裝同樣不走過度科幻的風格,12.3吋數位儀錶板以及15.6吋中控螢幕作為操作的主要核心,大量功能都整合其中,但值得嘉許的是使用起來非常容易上手,分層也不會過度繁雜,幾乎做了即便是新手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上手的情況。

12.3吋數位儀錶板完整將資訊呈現其中。 記者陳威任/攝影
12.3吋數位儀錶板完整將資訊呈現其中。 記者陳威任/攝影

15.6吋中控螢幕使用起來爽度十足。 記者陳威任/攝影
15.6吋中控螢幕使用起來爽度十足。 記者陳威任/攝影

12.3吋數位儀錶板整體呈現相當清晰易懂,整合各項行駛資訊及駕駛輔助介面,唯一小缺點是雖然螢幕很大、畫質也不錯,但並沒有駕馭模式調整動畫、也沒有行徑過程中動力輸出或動能回收的運作示意。

同樣的,15.6吋直立式中控螢幕用起來很爽,尤其是打開地圖、音樂或是Podcast時,直接全螢幕滿版完整呈現,更是讓人無比爽快,但功能一樣較為有限,雖然有無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但包括手機APP、聯網與OTA等功能都尚未開通,缺少一些「亮點」及更貼近台灣消費者的服務,後續應該可以透過OTA服務增加更多個人客製化設定,甚至是串流平台及遊戲資源,讓電動車在充電或是做為露營用途時,有更多娛樂功能。

15.6吋中控螢幕整合多項功能資訊。 記者陳威任/攝影
15.6吋中控螢幕整合多項功能資訊。 記者陳威任/攝影

雖然整合許多功能和資訊,但螢幕分層並不會過於繁雜。 記者趙駿宏/攝影
雖然整合許多功能和資訊,但螢幕分層並不會過於繁雜。 記者趙駿宏/攝影

15.6吋中控螢幕整合多樣化功能,包含多媒體、空調甚至是駕馭模式切換、頭燈啟閉、尾門開關及防盜座椅等,功能頗多但整體呈現相當容易尋找及使用。也可以透過中控螢幕來啟動V2L車外供電系統以及露營/寵物模式等。

透過露營模式可以啟動V2L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透過露營模式可以啟動V2L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寵物模式下,即便車主離開車內仍會保持空調恆溫控制開啟。 記者陳威任/攝影
寵物模式下,即便車主離開車內仍會保持空調恆溫控制開啟。 記者陳威任/攝影

15.6吋中控螢幕將大量功能都整合其中使用起來非常容易上手,分層也不會過度繁雜。 記者陳威任/攝影
15.6吋中控螢幕將大量功能都整合其中使用起來非常容易上手,分層也不會過度繁雜。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提供V2L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提供V2L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不論是數位儀表或是中控螢幕的流暢度及畫質都頗具水準,即便螢幕這麼大的情況下,受到陽光影響或是沾染指紋的情況也在合理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中控螢幕的倒車顯影、360度環景及AR View+功能也都具備一定水準,讓行車過程更加安心。

中控螢幕的倒車顯影、360度環景及AR View+功能也都具備一定水準。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中控螢幕的倒車顯影、360度環景及AR View+功能也都具備一定水準。 記者陳威任/攝影

舒適配備則包含雙前座通風座椅、駕駛座8向電動座椅、副駕駛座4向電動座椅、Qi無線充電盤、SEAS沉浸式7聲道音響。唯一稍顯可惜就是整個內裝大量採用硬質塑膠,即便在扶手等頻繁接觸的位置使用軟質或少許皮質舖陳,少了飾板點綴讓內裝的膠感過重,包含門板、後照鏡調整的按鍵手感等細節,也都還有進步空間。

駕駛座8向電動座椅,副駕駛座4向電動調整,雙前座均提供通風座椅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駕駛座8向電動座椅,副駕駛座4向電動調整,雙前座均提供通風座椅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SEAS沉浸式7聲道音響。 記者陳威任/攝影
SEAS沉浸式7聲道音響。 記者陳威任/攝影

Qi無線充電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Qi無線充電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空間表現則可以說是n⁷的最大優勢之一,後座空間不論什麼身形都有足夠大的膝部空間,頭部空間也相當充裕,搭配上頭頂的全景式車頂設計,大大降低乘車的壓迫感。全果嶺設計更是足夠讓三個人都有完整的乘坐空間。

後座空間相當充裕。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座空間相當充裕。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座冷氣出風口並有兩個TYPE C充電口。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座冷氣出風口並有兩個TYPE C充電口。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車廂也同樣讓人相當滿意,5人座車型在一般狀態下就有662公升的大容量,亮點版車型進一步標配行李廂平整化組合,翻開棧板就可以看到以防水收納盒規劃的額外空間配置,對於整理控而言可說是相當優秀的規劃,經過 6/4分離傾倒,就可以得到相當平整且寬闊的空間。此外,全車系皆標配36公升容積的前行李廂,前蓋為傳統手動撐桿設計。

將後排座椅傾倒,可以提供相當寬敞的空間。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將後排座椅傾倒,可以提供相當寬敞的空間。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車廂下方以防水收納盒規劃出額外空間配置。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車廂下方以防水收納盒規劃出額外空間配置。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全車系皆標配36公升容積的前行李廂。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全車系皆標配36公升容積的前行李廂。 記者陳威任/攝影

安全方面,n⁷全車系標準搭載7顆SRS輔助氣囊,同時搭載ADAS Lv.2+智慧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包含ACC全速預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 (含 Stop&Go)、TJA 交通壅塞輔助系統、LDWS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KA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FC車道居中維持、FCW 前方碰撞系統、AEB 自動緊急煞車、BSD 盲點偵測系統、RCTA 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等配備,5人亮點版以上車型更享有AR View+360度環景/AR底盤透視、12顆感測雷達等多項安全科技。

5人亮點版以上車型更享有AR View+360度環景/AR底盤透視、12顆感測雷達等多項安全科技。 記者陳威任/攝影
5人亮點版以上車型更享有AR View+360度環景/AR底盤透視、12顆感測雷達等多項安全科技。 記者陳威任/攝影

實際使用n⁷的ADAS LV.2+功能,在高速公路等路況單純的地方相當實用,加減速的調節不會過於神經質,但如果是在市區時,容易出現讀不到兩邊標誌線的情況,但整體而言這套系統的可靠性還算不錯,操作起來也相當容易上手。

n⁷的ADAS LV.2+功能相當實用。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的ADAS LV.2+功能相當實用。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亮點版在動力部分是在後軸配置單顆電機搭配CATL寧德時代的LFP磷酸鋰鐵電池,原廠並沒有公布具體電池容量,但推測應該是應該在60kWh上下,可輸出172kW(230hp)最大馬力以及340Nm峰值扭力,具有零百加速7秒內的性能表現,並提供三種駕駛模式 (Eco、Normal、Sport)、單踏板模式、動能回收模式 (0、1、2、3、4,五段調整)等,在NEDC標準下的最大續航里程為505km(5人座)、489km(7人座),透過高功率DC充電支援下,電量在30分鐘內可從10%充電至80%。

n⁷亮點版可輸出172kW(230hp)最大馬力以及340Nm峰值扭力。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亮點版可輸出172kW(230hp)最大馬力以及340Nm峰值扭力。 記者陳威任/攝影

筆者之前就曾提到過,自己仍然是標準的燃油車派,可以接受PHEV或HEV,但對於純電車而言,就是覺得多了些煩惱和少了一些人車之間的互動感。n⁷開起來的感覺,其實有點接近之前試駕過的TOYOTA bZ4X,都是屬於那種不走特別猛暴的馬力,偶爾開著開著會忘記自己是開著電車的那種體驗。

正因為如此,作為一台台灣市場的國民電動車候選車款,這點設定可說是非常到位,至少在駕馭端盡量減少車主及乘客需要適應的門檻。

作為一台電動車,n⁷的動力自然比燃油車好上不少,踩下電門就全扭力輸出的特性,不論是五人滿載爬坡或是高速公路加速超車,通通是輕鬆寫意,但整體動力在調整上給人的感受是游刃有餘而不是過度神經,對於電動車老手而言,可能知道要怎麼收放電門減少點頭感降低乘客不適,但對於電車小白而言,這樣的設定顯得相當親切體貼。

LUXGEN n⁷將成為今年相當受到注目的電動車。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將成為今年相當受到注目的電動車。 記者陳威任/攝影

更不用說相較於其他電動車,n⁷的動能回收模式共有五段調整,可以因應不同需求,來調整回收力道。以本次試駕為例,作為駕駛和乘客,筆者都最喜歡LV.4的回收力道,鬆開電門後,雖然會有明顯的動能回收感受、但並不會有單踏板模式完全失去動力的突兀感,會保留一點向前滑行的力道,一方面可以減少踩踏煞車的機會,但又不至於過度考驗電門踩踏收放的力道。

動能回收模式 (0、1、2、3、4,五段調整)。 記者陳威任/攝影
動能回收模式 (0、1、2、3、4,五段調整)。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在駕馭感受在一般情境上基本上都能維持相當俐落暢快的駕馭感受,不會有重拖或是軟腳的感覺,少了引擎及排氣管的震動及聲響,對於駕駛品質是正面的,加上無需考慮轉速或換檔,開起來更加順暢,尤其是開完電車後馬上換開油車,絕對就會感受到電車的好處。

LUXGEN n⁷將是台灣國人自製量產的首台純電休旅車。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將是台灣國人自製量產的首台純電休旅車。 記者陳威任/攝影

但雖然電動車擁有優異動能輸出而且也有許多好處,但動態操駕表現上,就需要好好適應和掌握,以短短6個小時的體驗來說,即便筆者也開過數十台的電動車,但一開始駕馭n⁷想要做習慣的高速山路過彎時,會突然有轉向不足的感受出現,這點不完全是車款的問題,歸咎起來應該是自己還沒有完全適應車款加速及動能回充的力道,之後有了準備之後,開起來雖然還不算行雲流水,但至少也算是順暢,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踩起來很輕快、加速力道很猛就大腳踩下。

LUXGEN n⁷開起來雖然還不算行雲流水,但至少也算是順暢。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開起來雖然還不算行雲流水,但至少也算是順暢。 記者陳威任/攝影

漸漸在山路適應了駕駛感覺,速度也逐漸增快後,也可以發現到n⁷還是比較偏向日常家庭使用設定,在連續高速過彎的表現整體的搖晃及側傾感受較明顯,懸吊行程也偏長,雖然車體剛性不錯,動能釋放的感受也很棒,但相較於過往開過比較偏向運動化設定的電車而言,n⁷的主戰場應該還是在日常通勤使用。

隔音表現也呈現同樣的感覺,在日常使用下車室隔音表現算是不錯的,但一旦是高速行駛狀態下,沒有雙層隔音玻璃配置的情況下,又沒有引擎聲掩護下,整體風切聲感受較明顯。

至於另一個很多關心的續航力問題來說,由於本篇以試車為主,要來回跑山路、也要體驗市區道路及高速公路,甚至拍攝過程要有許多怠速時間,所以電耗表現無法作為參考,但如果以筆者的人肉感受來說,續航里程應該在大約360km~380km之間,如果以配備、售價、動力表現及市場現況來看,n⁷還是具備不錯水準。

透過高功率DC充電支援下,電量在30分鐘內可從10%充電至80%。 記者陳威任/攝影
透過高功率DC充電支援下,電量在30分鐘內可從10%充電至80%。 記者陳威任/攝影

筆者認為,「台灣自製電動車」這個名號,是加分卻也是負擔,會吸引許多人支持也很容易被唱衰,就算撇除國產身分,以一台約110萬至130萬的電動車而言,n⁷作為一台日常代步用的電動乘用車確實已經相當夠水準,針對有更進階里程需求或是偏熱血的車主,後續應該還會有更大電池續航及大動力的版本,接下來就看後續的生產、品質及售後服務是否也能同樣邁向全新里程碑。

LUXGEN n⁷將開始大量交車。 記者陳威任/攝影
LUXGEN n⁷將開始大量交車。 記者陳威任/攝影

n⁷

LINE GO綠能減碳車隊成軍 導入500台n7推出專屬叫車服務

LINE GO綠能減碳車隊成軍 導入500台n7推出專屬叫車服務

LUXGEN n7長里程版預備登場 10/3啟動早鳥尊榮禮遇專案

LUXGEN n7長里程版預備登場 10/3啟動早鳥尊榮禮遇專案

裕隆集團迎接帕運台灣英雄榮耀凱旋 自主品牌LUXGEN總統府前攜手為選手加油打氣

裕隆集團迎接帕運台灣英雄榮耀凱旋 自主品牌LUXGEN總統府前攜手為選手加油打氣

延伸閱讀

量產車輪廓更清晰? Luxgen n⁷車主意向揭露規格配備細節

量產車輪廓更清晰? Luxgen n⁷車主意向揭露規格配備細節

鴻海集團大舉跨入電動車戰場!2關鍵讓鴻華先進估2025年將開始獲利

鴻海集團大舉跨入電動車戰場!2關鍵讓鴻華先進估2025年將開始獲利

影/Luxgen n⁷純電休旅內裝終於曝光? 鴻海再釋出Model C實車外觀與車室!

影/Luxgen n⁷純電休旅內裝終於曝光? 鴻海再釋出Model C實車外觀與車室!

付1000元就可預購鴻海納智捷電動車n⁷ 10分鐘內湧入超過5000人下訂、網頁見「金流無法負荷」卡住

付1000元就可預購鴻海納智捷電動車n⁷ 10分鐘內湧入超過5000人下訂、網頁見「金流無法負荷」卡住

最新文章

桃園29處路口科技執法啟用 明年元旦正式開罰!

桃園29處路口科技執法啟用 明年元旦正式開罰!

Nissan危在旦夕?高層放話「僅剩12-14個月」可活!

Nissan危在旦夕?高層放話「僅剩12-14個月」可活!

隨便都是降價30萬以上!入主進口車現在正是撿便宜時候

隨便都是降價30萬以上!入主進口車現在正是撿便宜時候

瀕臨危急存亡之秋! Nissan到底做錯了什麼?

瀕臨危急存亡之秋! Nissan到底做錯了什麼?

開過就回不去了? 92%電動車車主不會再使用純燃油車

開過就回不去了? 92%電動車車主不會再使用純燃油車

2025年式日規Toyota RAV4登場 全車系標配AWD四驅系統

2025年式日規Toyota RAV4登場 全車系標配AWD四驅系統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大改款Hyundai Santa Fe 1.6升渦輪油電版試駕!同場加映2.5 T汽油渦輪韓國慶北偽車主自駕體驗

大改款Hyundai Santa Fe 1.6升渦輪油電版試駕!同場加映2.5 T汽油渦輪韓國慶北偽車主自駕體驗

爭性能、拚價格、比駕馭都佔優勢  KYMCO RTS R 165試駕

爭性能、拚價格、比駕馭都佔優勢 KYMCO RTS R 165試駕

少了拼鬥狠勁多了科技實力 BMW 120 M Sport試駕

少了拼鬥狠勁多了科技實力 BMW 120 M Sport試駕

完整的賓士性能魅力 浙江紹興Mercedes-AMG與G-Class體驗中心值得一訪

完整的賓士性能魅力 浙江紹興Mercedes-AMG與G-Class體驗中心值得一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