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更遠更帶勁更融入生活! VOLVO C40 Recharge試駕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台灣豪華品牌電動車市場之中,除了新創品牌Tesla現階段佔據明顯優勢外,其他傳統品牌則各自有各自的盤算及規畫。其中,VOLVO近年來以插電式油電動力PHEV車款逐步讓消費大眾適應電動化過程,另一方面也逐漸布局電動車市場,XC40 Recharge去年以1315輛成為台灣市場第四暢銷的電動車,而另一款純電跑旅C40 Recharge則是以帥氣的斜背外型,主打跑格化買家,提供更具運動感及個性化的選擇。

近期台灣富豪汽車也針對這兩款電動車推出24年式車型,其中24年式C40 Recharge的總電量由78kWh提升至82kWh,直流快充電流由400A提高至500A,10%至80%快充時間也由37分鐘縮短28分鐘。

全新年式車款上亦換上前軸感應非同步馬達與後軸第二代永磁同步馬達,總輸出功率300kW/670Nm,感應非同步馬達不作用時能降低阻力損失,節省電力增進效能,同時減重18公斤,優化總續航里程,在電池、電控及電機等三電系統都同步升級進化情況下,讓最大巡航里程來到550公里。

新生代演員王淨與VOLVO C40 Recharge。 圖/國際富豪汽車提供
新生代演員王淨與VOLVO C40 Recharge。 圖/國際富豪汽車提供

Volvo C40 Recharge與XC40 Recharge相同,都是建構在CMA模組化平台之上,不過C40 Recharge僅提供純電動力,與XC40 Recharge另有汽油、插電動力的配置不同。C40 Recharg車身尺碼為4440x1873x1596(mm),軸距表現則為2702mm,C40 Recharge較XC40 Recharge低了約55mm的車高,加上B柱之後下斜的車頂線條,營造出更為濃厚的跑旅感受。

B柱之後下斜的車頂線條,營造出更為濃厚的跑旅感受。 記者陳威任/攝影
B柱之後下斜的車頂線條,營造出更為濃厚的跑旅感受。 記者陳威任/攝影

外型設計特色則包括封閉式的水箱護罩、最新燈光科技Pixel Technology高階像素頭燈並整合雷神之鎚的LED日行燈,並結合SUV及Coupe的線條,以分離式尾翼的造型強化空氣力學及視覺感受,更強烈的車尾燈識別,導光設計在上半部以非連貫式設計。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最新燈光科技Pixel Technology高階像素頭燈並整合雷神之鎚的LED日行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最新燈光科技Pixel Technology高階像素頭燈並整合雷神之鎚的LED日行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分離式尾翼的造型強化空氣力學及視覺感受,導光設計在上半部則採用非連貫式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分離式尾翼的造型強化空氣力學及視覺感受,導光設計在上半部則採用非連貫式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其中,電動車另一個特色就是原本的引擎室改為31公升前行李廂置物空間,並擁有更低車身高度與專屬19吋空氣力學鋁圈造型。由於電池以堆疊方式放置於車底下,不影響到後座及後車廂空間,後車廂空間則因為跑旅設定受到影響,C40 Recharge提供五人座413、兩人座1205公升容積,但搭配上感應式電動尾門,整體乘坐及使用感受仍算有基本水準。

C40 Recharge五人座情況下提供413公升容積。 記者陳威任/攝影
C40 Recharge五人座情況下提供413公升容積。 記者陳威任/攝影

原先車頭的位置就成了另一個擁有31L的置物空間。 記者陳威任/攝影
原先車頭的位置就成了另一個擁有31L的置物空間。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座空間表現充裕。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座空間表現充裕。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內裝則以結合生活為主要設計概念,充滿巧思的置物空間與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搭配 Google電力里程智慧助理,依據個人駕駛習慣與使用狀況,即時預測可行駛里程或到達目的地剩餘電量,甚至能適時提醒充電並搜尋最近的充電樁,打造貼心的電動用車生活。

車室設計兼具北歐風格但與XC40的燃油車型差異不大。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室設計兼具北歐風格但與XC40的燃油車型差異不大。 記者陳威任/攝影

9吋觸控螢幕內建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優點是不在需要連接手機就可以直接使用Google Maps、Google Play等應用程式,也可以透過Google Play商店下載其他可支援的APP程式。如果是蘋果用戶,則可以透過手機連線使用Apple CarPlay,等於是一款車能夠同時享受兩種目前最歡迎的系統。

9吋觸控螢幕內建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不需要連接手機就可以使用Google地圖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9吋觸控螢幕內建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不需要連接手機就可以使用Google地圖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連接i Phone可以使用Apple CarPlay。 記者陳威任/攝影
連接i Phone可以使用Apple CarPlay。 記者陳威任/攝影

在主動安全科技部分,作為科技擔當的純電車款,C40 Recharge的駕駛輔助也同步進化升級,PA II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新增緊急停止輔助功能 (Emergency Stop Assist),若車輛感測到駕駛在啟用 PA II 過程中並無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即會發出警告聲提醒駕駛專注行車,若兩階段多次提示後駕駛仍無任何反應時,系統便會介入並逐步減慢汽車速度,直至車輛停下為止,並隨即主動啟動危險警示燈,在極端情況下,提升駕駛者與用路人的安全性。

Level 2半自動駕駛依然讓人相當安心。 記者陳威任/攝影
Level 2半自動駕駛依然讓人相當安心。 記者陳威任/攝影

Twin Motor車型在全新年式車款亦換上更有效率的配置,由過往前、後軸各一具 150kW 的電動馬達,改為前軸110kW感應非同步馬達與後軸190kW第二代永磁同步馬達,總輸出功率300kW不變、但受惠於第二代永磁同步馬達扭力輸出更大助益下,總合最大扭力提升為670Nm。如此前後配置除可享有Single Motor車型降低前軸負擔、增進操控反應外,不作用時也能降低阻力損失,於高速公路巡航或一般路況能節省電力增進效能,同時重量亦減輕18公斤,進而增進總續航里程。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為提升電能使用效益,VOLVO Recharge 車系單踏板駕駛模式 (One pedal drive)也隨之升級,提供有自動、開啟、關閉三種模式可以選擇,其中新增自動Auto功能,允許當前方未偵測車輛時會以滑行姿態、若偵測前方有車立即啟動動能回收機制,進而減少使用煞車機會,減少煞車盤磨損,同時優化電能回充效益,增加續行里程。

踏板駕駛模式 (One pedal drive)也隨之升級,提供有自動、開啟、關閉三種模式可以選擇。 記者陳威任/攝影
踏板駕駛模式 (One pedal drive)也隨之升級,提供有自動、開啟、關閉三種模式可以選擇。 記者陳威任/攝影

說實在,對於一日試車的體驗來說,很難表達新年式車款升級表現,但如果純粹以試駕感受來說,C40 Recharge依然是一台讓人相當開心且放心的車款,即便車重超過2.1噸,但整體駕馭感受卻不顯笨重,反而相當輕盈帶勁,加上電動車全扭力輸出特性,強烈的貼背感讓人感受到電動車的加速實力,搭配上恆時四輪傳動配置,能夠有效分配前後馬達的動力,電池又集中平鋪於底盤讓重心更低更穩定,在山路上表現仍具備一定火候。

外型內裝也不會因為電動車設定而特別顯得突兀,對於傳統派車主而言,算是相當容易適應的電動車。當然箇中駕駛細節還有不少有待適應,但對於一般駕駛人而言,如果只是平日短距離通勤,以C40 Recharge的續航里程表現來看,一周充一次電即可,或許短時間仍需要習慣留意充電,但里程焦慮情況並不算太嚴重,搭配既有電動車動力更好、又不需常常保養的優勢,確實是一台帥氣、有樂趣又不失實用的車款。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C40 Recharge。 記者陳威任/攝影

電動車

中華汽車3.5噸電動商用車ET35透明亮相 打造電動車國家隊

中華汽車3.5噸電動商用車ET35透明亮相 打造電動車國家隊

2025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鴻海秀智慧電動車全平台 CDMS模式搶攻國際市場

2025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鴻海秀智慧電動車全平台 CDMS模式搶攻國際市場

臺北市攜手EVOASIS 完成智能充電樁佈建 打造低碳智慧交通新典範

臺北市攜手EVOASIS 完成智能充電樁佈建 打造低碳智慧交通新典範

延伸閱讀

中華汽車3.5噸電動商用車ET35透明亮相 打造電動車國家隊

中華汽車3.5噸電動商用車ET35透明亮相 打造電動車國家隊

Tesla Cybertruck解鎖最新功用!行動廣告宣傳車

Tesla Cybertruck解鎖最新功用!行動廣告宣傳車

2025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鴻海秀智慧電動車全平台 CDMS模式搶攻國際市場

2025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鴻海秀智慧電動車全平台 CDMS模式搶攻國際市場

LUXGEN 推「On⁷e of Taiwan」歡慶n⁷突破1億公里綠色里程

LUXGEN 推「On⁷e of Taiwan」歡慶n⁷突破1億公里綠色里程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小改款Hyundai Tucson L 1.6T試駕體驗!韓系國產休旅產品力大升級

小改款Hyundai Tucson L 1.6T試駕體驗!韓系國產休旅產品力大升級

狂野不羈的紐柏林最速旅行車,卻又出乎意料的適合日常! BMW M3 Touring Competition試駕

狂野不羈的紐柏林最速旅行車,卻又出乎意料的適合日常! BMW M3 Touring Competition試駕

純電化的硬派越野旗艦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試駕體驗

純電化的硬派越野旗艦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試駕體驗

小改款Kia Picanto試駕體驗!更具個性化且實惠的進口小車選擇

小改款Kia Picanto試駕體驗!更具個性化且實惠的進口小車選擇

愛家人也愛車的熱血零妥協選擇 BMW X3 M50 xDrive試駕

愛家人也愛車的熱血零妥協選擇 BMW X3 M50 xDrive試駕

進化從「平台」開始: Audi Q6 e-tron新世代試駕體驗!

進化從「平台」開始: Audi Q6 e-tron新世代試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