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為新一代電動國民車嗎? TOYOTA bZ4X電動車試駕
近幾年電動車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出現在汽車市場之中,除了豪華品牌外,一般國民品牌也積極想要投入電動車市場。而在之前久久不動聲色、甚至還因為社長豐田章男的發言,一度讓人誤以為是反電動車的TOYOTA。
但就像是武林高手一般,要嘛不出手,一出手就展現驚人實力,TOYOTA去年底透過線上發表全球電動車戰略,展示了16款預計於2025至2026年前陸續上市的BEV車型。而其中第一台搭載eTNGA純電動平台打造的車型bZ4X自然就引人關注,外界都急著看這個傳統市場的巨人會呈現出什麼樣的電動車。
早在近年電動車熱潮來臨之前,TOYOTA就是最早一批進入新能源賽道的傳統車廠,1992年TOYOTA就成立了電動車開發部門(Electric Vehicle Development Division),並在1996年開發了第一台RAV4 EV。但當時的電池技術不夠成熟及基礎電力建設尚不完備的情況下,TOYOTA選擇以油電混合動力車(HEV)、插電式油電車(PHEV)及氫燃料電池動力(FCEV)等多元發展的電動化策略,持續為為消費者提供廣泛的混合動力產品陣容。
但是在新創品牌及傳統車廠都致力推出全新電動車的情況下,近年來不論是大環境的接受度提升或是相關科技技術逐漸成熟,市場接受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的情況下,TOYOTA也回應了市場期待,以30年來的新能源車款開發經驗,推出以bZ為名的子品牌,全稱為Beyond Zero,希望帶給消費者「超越零碳排放」的全新價值,展現豐田集團對純電車款推出的藍圖與遠景。
TOYOTA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也沒有讓消費者等待太久,首款量產純電車款bZ4X正式登入台灣市場,但可能是受限於原廠產能及初期計畫的情況下,首波僅導入單馬達的前驅車型,動力表現更加的雙馬達四輪驅動車型則沒有在本次導入車型之中。
從外型來看,bZ4X乍看之下並不特別花俏或前衛,而是屬於耐看型的,不至於因為太過突兀的設計把原有TOYOTA消費者嚇跑,但實際上卻在空氣力學表現下了不少功夫。首先在靠近擋風玻璃處使用防刮材質,讓引擎蓋高度更為降低,藉此減少風阻並提升駕駛視野。
少了內燃機後,bZ4X沒有因此把「前臉」給封死,而是選擇將水箱護罩面積縮小,改以簡潔曲面的設計強調電動車的科技感,車頭兩側還加入了擁有優化空氣動力學的進風口設計,車燈部分則採用全LED燈組,以銳利的外型營造出動感大氣的氛圍,所有細節都考量到位。
車身側面則以一條延伸突出的腰線展現出車款鋒利的設計語言,大量的摺線讓這台車在不同時段的太陽折射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陰影,流線的車側線條搭配上比一般SUV更短的懸距,都賦予整台車更為動感的設定。另外車款輪拱和門板下方也大量使用防刮材質設計來增加休旅車的戶外氣息,搭配上18吋輪圈設定,整體而言就是將運動化及戶外感給融合在一起。
此外,車輛的左前葉子板佈置了充電介面,採用了國內主流的CCS1直流快充及Type1交流慢充,稍微可惜是充電口設在前葉子版,對於習慣倒車入庫的人而言,可能使用起來會較為不方便。
車尾則是運用了較多過往集團內車款曾出現的設計,例如貫穿式尾燈組的設計過往在LEXUS UX及NX都可以看得到,另外尾燈左右兩側燈組處還增加了類似LEXUS LC及TOYOTA SIENNA的迴力鏢造型增加識別度,以全LED光條式尾燈來增加科技感。另外不論是後擾流尾翼、下擾流及小鴨尾設計,都是為了提升整輛車的空氣力學,在強化視覺感受的同時,也體現實用性設計。
從內裝而言更能夠體驗TOYOTA和新創的TESLA在設計電動車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的理念。對於TOYOTA而言,是個全球擁有無數車主的國民品牌,首款電動車的最大目的並非是強調個性,而是讓消費者能夠盡可能從燃油車無縫接軌,不需要經過太多學習就能適應上手。
也因此,內裝鋪陳同樣是延續燃油車過往的型式,再加入電動車世代全新的科技思維。好處是對於初次接觸電動車的車主而言,並不會因此手足無措,還是熟悉的方向盤、變速箱也在類似的位置上,油門和煞車也都保留著。當然對於科技控而言,bZ4X的設計可能不夠讓人驚艷。
bZ4X擁有相當具備開闊感的駕駛座艙,採用豪華皮質搭配中控台類似布面的材質,還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雖然維持駕駛座前方數位儀表及中控台觸控螢幕的配置,但首創的置頂式儀表板,以類似抬頭顯示器的位置,放置了視覺表現更好的7吋TFT數位顯示幕,駕駛人可以透過方向盤上方來觀看儀表板資訊,減少視線切換帶來的疲勞及風險。
12.3吋的中央觸控螢幕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功能,並提供原廠衛星導航,同時也提供中文化服務,使用起來相當順手好用,唯一可惜是雖然搭配PVM環景偵測系統,但卻並非全螢幕,同時解析度表現也較差,而且也沒有倒車動態輔助線,與新世代車款的定位有明顯落差。
另一個小缺點則是Qi無線充電座.本來無線Apple CarPlay搭配上無線充電應該是讓人擺脫線材束縛的好組合,但不太確定是試駕車款問題,還是設計上的疏忽,無線充電會因為車子跳動而出現斷訊狀況,反而成為了雞肋的配備。
空間部分則可說是電動車的一大優勢,車身尺寸方面,bZ4X的尺碼為4690x1860x1650(mm),與RAV4接近,但軸距表現則達到2850mm,提供更為寬敞的乘坐感受。前座採用電子式中央控制旋鈕後,大幅減少空間浪費情況,因此不論是車門置物空間、中央扶手置物空間等,都可以協助用車人收納物品。
後座表現也較燃油車更為寬敞,後車廂則配備足踢式感應尾門,使用最新馬達,車門啟閉速度更快,最大開啟角度更達到63.9度,更方便收納。搭配六四分離傾倒,可提供相當平整又寬敞的空間。
既然是新世代電動車,主動安全科技自然不能遜色,bZ4X配備品牌最先進TOYOTA Safety Sense 3.0,除了攝影機偵測範圍擴大外,雷達死角範圍縮小、車道辨識能力也更加強化,整體使用更加流暢,由全速域ACC及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構成的Level 2自動駕駛,使用起來的判斷反應更好更舒適,另外還搭載AHB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可針對車輛和行人的PCS預警式防護系統(具備路口辨識功能)、RSA速限辨識輔助系統、BSM盲點偵測、PKSB防碰撞輔助系統等,全方位守護用車安全。
此外,不同於過去「油改電」的設計,bZ4X是品牌第一款搭載專為電動車設計的eTNGA底盤平台車款,其優點包含了低重心及高剛性等特色,尤其在動力電池組全面分布在車底下,讓整體車身重心更低,更有助於提升行車穩定性,抑制過彎側傾的表現更出色。
eTNGA底盤平台更針對電動車特性進行設計,除了前後樑體能有效分散吸收撞擊力道外,動力電池總成內部更採用一體成形高強度橫梁,形成電池保護區域,搭配外圍衝擊吸收區域,建構對電池嚴密的防護層。
動力部分這次和泰汽車首波僅引進單馬達前驅車型,輸出功率為150kW (約201匹)、27.2公斤米,0-100km/h加速可於7.5秒完成。電池容量為71.4kWh,日本續航里程測試來到559km(WLTC),台灣能源局實測數據為626km(使用NEDC方法測試)純電里程,日常生活使用綽綽有餘。
也因為是前驅車型,電能驅動系統放置在傳統引擎室的位置,雖然因此少了車頭的置物空間,但配重更接近燃油車設定,另外省電省成本應該也是TOYOTA會做此選擇的原因。
首先動力來說,絕對是無庸置疑,電動車無須換檔的全扭力輸出,幾乎可以應對所有的道路狀況,不論是超車或是爬坡都輕鬆得宜。平心而論,bZ4X前驅版車型的動力輸出,在電動車領域雖然不算猛暴,但對於從燃油轉換電動的車主而言,銜接起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適應,在台灣道路使用綽綽有餘。
此外,整體懸吊採用前麥花臣/後雙A臂的獨立懸吊,重心壓低的情況下,側傾表現抑制得相當好,操駕起來暢快又不失動感,如果能換上運動化跑胎,強化抓地力將能玩得更盡興。唯一小缺點是高速過彎時偶爾會有推頭的情況發生,但如果以日常用車而言,整體駕馭及動力表現絕對都是讓人滿意,續航里程也能夠滿足一般人使用需求,是一部相當親民又容易上手的電動休旅。
由於這次和泰汽車特別以兩天時間來讓媒體進行較為深度的體驗,因此除了試車外,也特別用電動車體驗一般生活日常,像是載送家人及日常工作等。對於筆者而言,電動車的寧靜真的相當舒適,少了引擎聲響、整體隔音也相當優異的情況下,不論是與家人交談或是聽音樂時,都不會受到打擾。
另外就是整體空間表現,就算是放在兒童安全座椅,不論是前座或後座都能夠有相當充裕的表現,加速表現也相當隨心所欲,再加上bZ4X相當好上手的特性,開沒多久就相當熟練的情況下,開久了真的會相當想念電動車的暢快感受。
bZ4X是一台有樂趣但務實的電動車款,與燃油車類似的造型及內裝設定,即便是從未開過電動車的人,都可以短時間上手,加上飽滿適中的動力輸出,如果售價能夠進一步壓低,確實有潛力成為深入民間的國民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