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篇)腹內強化再精進!19 年式小改款 CX-3 汽油旗艦型試駕
除了在上一集配備篇(報導點這)介紹小改款內容外,本次動態篇則著重在車輛性能與整體駕馭感受面向。在進入正題前,記者仍需就原廠針對 CX-3 引擎內部的改良敘述一番,才能讓網友們了解此次改款的完整樣貌。
「在看不見的地方努力」
常理說,這種非一目了然的改款項目可說是吃力不討好,因為耗費的心力不小但又不會被消費者看到,不過 Mazda 正是透過這樣一點一滴的改良讓旗下產品更臻完整,達成「人馬一體」的目標。
趁著此次改款,原廠針對CX-3的活塞裙、活塞環進行優化,前者透過活塞裙上行處與下行處的型設變更(橢圓設計)來減少作動時的阻力;後者則透過改良活塞環來增進刮除缸壁油膜的效果,減少內燃機運作時活塞於汽缸內運動的阻力。
此外,在缸內直噴引擎中,活塞頂部通常都會採用凹頂設計(trough/dished top),為的是增加噴油距離與製造渦流效果,達到更均衡的油氣分佈。而此次 Mazda 原廠也針對 CX-3 的活塞凹頂進行改良,除了降低活塞凹頂高度外,在凹頂的形狀與角度上也有所不同,此舉可望使引擎在「進、壓、爆、排」的壓縮行程中具有更好的渦流效果,減少部分動能流失。
說那麼多,實際上路就知道。此次試駕的 CX-3 汽油旗艦型在 Skyactiv-G 直噴直四引擎與六速手自排搭配下,帳面數據為 156 匹/ 6,000rpm、21公斤米 / 2,800rpm,儘管數據上看似沒差(扭力僅多 0.2 公斤米),但駕馭感受上卻不盡相同,可說是印驗了車輛並非只看數據決定一事。
「乘坐感受更細膩」
我必須得說,在前面配備篇提到的底盤優化與軟胎壁、硬胎面的215/50 R18 Toyo Proxes-R52 專用胎設定下,此次小改款 CX-3 的懸吊設定相當出色,相較於先前的硬朗彈跳,改款後的 CX-3 在碎震處理與阻尼的回彈設定上調教得宜,不論在支撐性與舒適性上皆均衡出色,在路感反饋上明顯精進許多。
油門踩踏方面,或許是為了增加低速反應,這具六速手自排在D檔時, 1-3 檔的換檔時機較晚,雖然在大腳油門下可明顯感受到貼背感,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稍嫌放大的引擎拉轉聲,儘管原廠此次已透過加厚車窗玻璃、車身鈑件等方式提升 NVH 表現,但我個人認為若能同步在隔音棉等隔音制震工程上進行改善,更能讓乘坐品質事半功倍。
切換至 Sport 模式後,往後延伸的換檔時機更讓這台小型跨界休旅充滿激情,可惜方向盤後方並未設置換檔撥片,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不過平心而論,在改良引擎內部零件、加厚車身鈑件、變速箱調教甚至是增添全速域 MRCC 的情況下,將此次 CX-3 定調為「小」改款未免過份謙遜,尤其在跨界休旅勢頭正好的情況下,車廠願意耗費心力投入產品的「小改款週期」,光是這點便值得鼓勵。
前情提要:
(配備篇)不只多了 MRCC 那麼簡單!19 年式小改款 CX-3 汽油旗艦型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