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引擎救星?Toyota認為氫能源在未來將成主流!

圖/Toyota JP

雖說 Toyota / Lexus 在日前已經將電氣化政策全面砍掉重練,也在東京移動展會上發表一系列全新概念作(對,還是概念)來讓全球車迷事先預覽集團在電動車方面的未來走向,尤其 FT-Se 作品讓性能車迷們內心存有一絲對電動性能跑車的希望。但對於內燃機車迷而言,這或許不是末日。

圖/Toyota JP
圖/Toyota JP

熟識品牌的車迷應都了解,Toyota / Lexus 對於把未來能源使用的標的全押注在純電是抱持著反對態度的,日前,專責 Gazoo Racing 賽車 / 性能部門的經理人渡邊正人與海外媒體專訪中,明確表示全電動陣容並非品牌往後的首要目標,主因在於氫能源也是可以被納入考量的能源之一。

圖/Toyota JP
圖/Toyota JP

「我們還是認為內燃機引擎在未來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當然我們會因應全球趨勢與排放法規來提出對應措施,但我們很顯然地不想要就此放棄,看看我們目前旗下的性能車,若氫燃料技術在往後的發展上取得突破,我認為內燃機續存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

圖/Toyota JP
圖/Toyota JP

目前,Toyota GR Yaris、以及 GR Corolla 都曾經在以既有的三缸渦輪引擎為基礎上換裝氫能源動力,且也實際跑過賽場,以此為證,市場應會有正面的反饋。不過,渡邊也不畏言比起充電樁如今的廣泛鋪設,氫燃料目前遇到最大的阻礙也是能源補給站的建設,如目前在市場上販售的 Mirai 便是遇到此難關,但假設相關問題得以被完善解決,氫燃料的可碩性絕對很大。

氫燃料

氫燃料動力Honda CR-V e:FVEC將締造Pike Peak派克峰新紀錄!

氫燃料動力Honda CR-V e:FVEC將締造Pike Peak派克峰新紀錄!

日本Toyota推出Crown特仕版 具Maybach風範卻更親民

日本Toyota推出Crown特仕版 具Maybach風範卻更親民

擁有航太科技的GM Electrovan燃料電池概念車!

擁有航太科技的GM Electrovan燃料電池概念車!

延伸閱讀

EV6、EV9銷量雪崩式下滑無礙!Kia燃油房車雙雄前五月銷售已近10萬輛

EV6、EV9銷量雪崩式下滑無礙!Kia燃油房車雙雄前五月銷售已近10萬輛

原廠改,沒煩惱!Volkswagen發表Golf GTI 50週年限定版,EA888三百匹達成!

原廠改,沒煩惱!Volkswagen發表Golf GTI 50週年限定版,EA888三百匹達成!

全新改款BMW iX3科技大躍進!將搭載AI駕駛輔助系統

全新改款BMW iX3科技大躍進!將搭載AI駕駛輔助系統

最強Opel歐寶來了!Grandland Electric AWD純電旗艦休旅登場

最強Opel歐寶來了!Grandland Electric AWD純電旗艦休旅登場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