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第四季出貨第一批VF8!VinFast將攻進歐洲、搶中國電動車地盤

VinFast VF8。 摘自VinFast

在歐盟考慮對中國大陸電動車祭出關稅之際,越南電動車廠VinFast趁機搶占歐洲市場,計劃在第4季向歐洲出貨該公司在當地的第一批電動車。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VinFast計劃在今年第4季將約3,000輛VF8跨界休旅車,從越南北部的工廠出貨,銷往法國、德國及荷蘭等歐洲國家,比去年7月訂下的700輛目標,足足高出逾三倍。

若VinFast真能達成出貨目標,歐洲將在今年超越美國,成為越快最大的海外市場。VinFast今年稍早已向美國出貨約2,100輛車。VinFast執行長黎氏秋水說,除了VF8外,預計VF6、VF7、VF9等其他車款將於明年在歐洲推出。她說,VF8已獲得主管機關認可,符合歐盟標準,可在歐盟境內販售。

歐洲是大陸車廠的一大市場,根據顧問業者Inovev的資料,大陸在今年1月~7月向歐洲出貨近7萬輛電動車,年增近兩倍。若歐盟對陸製電動車祭出懲罰性關稅,可能有利VinFast,因為其產品價格將更具競爭力。VF8在法國的起售價為50,990歐元(54,218美元),可能被加徵關稅的陸製Model Y,目前在法國的售價從46,000歐元起跳。

VinFast揮軍歐洲,是其全球擴張計畫的一環,包含在美國和印尼設立新廠,和鎖定印度、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場。

VinFast在21日也發布第2季財報,營收激增131%至7.95兆越南盾(3.27億美元),淨損從一年前的13.65兆越南盾縮減至12.54兆越南盾,歸功於出貨量增加、研發成本下滑。這是VinFast去年8月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以來,所公布的第一份財報。

VinFast

去年北美賣不到千輛!VinFast擬延後在美國的建廠計畫

去年北美賣不到千輛!VinFast擬延後在美國的建廠計畫

VinFast將推出迷你電動休旅車VF 3 只需30萬元還可月租電池

VinFast將推出迷你電動休旅車VF 3 只需30萬元還可月租電池

野心強海外擴張太快?越南電動車自主品牌VinFast交車數大跌、股價重挫!

野心強海外擴張太快?越南電動車自主品牌VinFast交車數大跌、股價重挫!

延伸閱讀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重返主流視野的電動承諾 第三代 Nissan Leaf 全面革新登場!

重返主流視野的電動承諾 第三代 Nissan Leaf 全面革新登場!

全新Mazda EZ-6 Sport Edition特仕車上市!起價只要66萬新台幣

全新Mazda EZ-6 Sport Edition特仕車上市!起價只要66萬新台幣

美規Tesla Model Y Juniper釋出優惠!試乘車省更大

美規Tesla Model Y Juniper釋出優惠!試乘車省更大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