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風情也躲不了電氣化的命運 Alfa Romeo Stelvio擬2026 轉型電動車!

圖/Stellantis

來自海外媒體的報導訊息,指出 Alfa Romeo 旗下極為重要的戰略車款 Stelvio,將於 2026 年轉型為純電產品,以遵循母集團 Stellantis 的電氣化轉換進程;不過,在完成轉換與過渡後,本車的車格設定將去除 SUV 休旅的外衣,而是成為如同 Porsche Taycan 般的轎車形式,這點倒是引起不少對義大利有著死忠情懷的車迷廣泛討論。

圖/Stellantis
圖/Stellantis

根據現任 CEO Jean-Philippe Imparato 分享,Stelvio 已成為品牌在歐洲市場不可或缺的市場主力,單單去年就賣出了 16,009 輛;而說到為何會將此車轉型成轎房車,他表示,電動車最重要的特點在於續航里程,對他而言,除了電池科技的建置外,最大重點在於空氣力學的展現程度。

圖/Stellantis
圖/Stellantis

據悉,Stelvio 的電動後繼者,將會使用母集團 Stellantis 所研發的 STLA Large 模組化底盤平台,級距對手會轉為諸如 E-Class 等敵手;此外,本車也將會有與現行車款完全截然不同的造型,估計係會以空氣力學優化為最大重點的車身設計。

圖/Stellantis
圖/Stellantis

在規格資訊方面當然沒有任何明朗資訊,不過,同集團兄弟品牌 Peugeot 在早前所發表的 Inception 概念車,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值,其所使用的 100 kWh 電池組,供應高達 700 公里續航里程應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續航

Honda Prologue改款陣列強襲北美市場,續航能力全面提升!

Honda Prologue改款陣列強襲北美市場,續航能力全面提升!

你最適合哪一種新能源車款? NISSAN來測試就知道!

你最適合哪一種新能源車款? NISSAN來測試就知道!

加入F1技術!Mercedes-Benz EQS 固態電池原型車上路 預計突破千公里續航

加入F1技術!Mercedes-Benz EQS 固態電池原型車上路 預計突破千公里續航

延伸閱讀

面臨兩大現實考驗 新北公務車汰換為電動車仍困難重重

面臨兩大現實考驗 新北公務車汰換為電動車仍困難重重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萬人迷Hyundai IONIQ 5讓數千名車主變了心!

萬人迷Hyundai IONIQ 5讓數千名車主變了心!

公寓大廈裝充電樁難!內政部曝「管委會、財源」常卡關

公寓大廈裝充電樁難!內政部曝「管委會、財源」常卡關

最新文章

放行了!Hyundai Custin將恢復產銷,新國產休旅蓄勢待發?

放行了!Hyundai Custin將恢復產銷,新國產休旅蓄勢待發?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開轟AMG?BMW表示四缸引擎完全不適合M3!

開轟AMG?BMW表示四缸引擎完全不適合M3!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當代最具指標性掀背作品就此消逝,Ford Focus將自11月起全面退出歐洲市場!

當代最具指標性掀背作品就此消逝,Ford Focus將自11月起全面退出歐洲市場!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