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台灣車市 各界盼汰舊換新延續活絡消費
雖然第一季台灣車市開出紅盤安全下莊,但新冠肺炎影響慢慢在第二季蔓延,汽車供應鏈也受到疫情影響,車廠陸續出現縮減工時或延後生產的問題,如福特六和汽車因為零組件來自歐洲各地,面臨缺料問題將停工至4月底;國瑞汽車則因為中東地區疫情嚴重,外銷訂單減少,故從5月4日到18日產能將減半調節。業界紛紛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延長汰舊換新補助政策,持續活絡台灣車市。
今年1至3月份民眾減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多改為自行駕車,因而促使車市成長;然而就4月份疫情推助的買氣已快速消退,累積至20日的掛牌數僅有12,926台,較去年減少16.9%,更比3月同期衰退33%,加上總體經濟不振,導致景氣低迷。
此外,國內車廠今年初才因中國缺料的問題,出現減產停工的狀況,現好不容易復工後,又將可能面臨歐美進口零件供應不足的危機,新車無法按計畫生產供應,都為今年車市走勢投下變數。
現政府積極擬定紓困方案,編列預算提供補助。日前有電子媒體公布民調結果,有47.1%的民眾認為疫情對自己的經濟收入有影響,而在不同的紓困方案中,41.1%的民眾認為減稅是最有效的紓困措施。故在疫情的非常時期,政府亦可思考減少課徵汽車貨物稅、牌照稅等來減輕民眾買車的經濟負擔並活絡經濟消費,近期討論度最高的即是延續汽車汰舊換新5萬元的補助。
政府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的政策,針對購買汽車、機車的車主,在換購新車前後半年內報廢或出口原本的舊車(6年以上汽車、4年以上機車),都能享有汽車50,000元、機車4,000元的貨物稅減徵優惠。
根據財政部資料指出,2016-2019年6月間平均有31.8%的汽車車主使用汰舊換新政策購車,可見此政策確實成為民眾購買新車、汰換舊車之誘因。尤其在現在各行各業受到疫情影響而景氣低迷的狀況下,無疑是雪中送炭、幫人民省了荷包。
根據工業局資料,政策實施的四年間,雖然政府課徵的貨物稅減少,但政策帶動的新車販賣量,自然增加了政府從車廠課徵的其他稅收,如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及關稅等,國庫在四年內增加高達1,057億元的稅收。除此之外,汰舊換新政策亦帶動汽車產業產值,包含上游(如鋼材、樹脂、橡膠及零組件)、整車廠及下游(銷售服務、物流及保險)等共2,115億元,顯見汰舊換新政策在整體經濟上的幫助,不只民眾有感享受5萬元的貨物稅折扣,此政策也塑造了更良好的經濟環境,可謂多贏的決策。
現值立院第一會期,也可觀察到立法委員們不分黨派,相繼提出汽車貨物稅減免的法案,可見此議題已成為朝野間的共識,各界皆希望能將減徵貨物稅對促進產業經濟的效果延續下去。
按照目前的法規,汰舊換新政策僅持續到2021年1月7日,政府應該體察各界的聲音,思考延續甚至擴大汰舊換新政策,如延長年限甚至是提高補助額度等,自然會讓民眾更有感,進而提高汰換舊車的意願,如此以來,才可達到活絡整體經濟,帶動景氣復甦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