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高「柴」生 Volvo S90 D4 Inscription試駕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75.jpeg&x=0&y=0&sw=0&sh=0&sl=W&fw=930&exp=3600)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42.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說到安全,瑞典國寶Volvo說第二,可能沒人敢說第一,規格表一列出來,安全配備洋洋灑灑一大篇,讓客倌們看得眼花撩亂,不過主動式的安全配備,對安全意識越來越高的消費者來說,一定是一大福音。
2016年底,Volvo S90正式在台灣發表上市,日前本刊為消費者試駕的車型是汽油引擎、配備較為低階的T5 Momentum,這次試駕的則是D4柴油引擎,但配備較為高階的Inscription車型,售價為289萬元起,這當中有什麼差異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55.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S90車長逼近五米,以車身尺碼而言,目標競爭對手鎖定Mercedes-Benz E-Class和BMW 5-Series,但以車上的配備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S90因在Volvo家族內,本來就是接續S80的旗艦房車,配備滿載似乎也頗合理。
![較為流線的外觀。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0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年輕、運動與豪華的結合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64.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近年來,車子越做越流線,當然Volvo S90也跟隨著這股潮流,已不再是以前四四方方、較為陽剛的樣子,多了流線感,與更年輕的設計,但仍不失穩重,從外表還是可以輕易地判斷,這是一台豪華中大型房車,相較於S80,車長多了9公分,軸距則多了6公分,當S90停進去一般路邊停車格時,可以稍微感覺到「擁擠」。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85.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2013年Volvo發表了「Volvo Concept Coupe」,S90的許多外觀設計元素,都是參考這輛概念車,從側面欣賞S90時,可以發現車頭較為修長,C柱之後的下修幅度頗大,真的帶有點Coupe的概念,高腰線帶領著S90朝向年輕與運動化前進,19吋的輪圈恰如其分,不過度搶戲,側裙上的鍍鉻飾條與專屬徽飾,讓大老闆從後座走出來時,除了多了點年輕味外,尊榮豪華感也絲毫不弱。
![19吋的輪圈。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28.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回到車頭來看,家族式「索爾之槌」的日行LED光條,搭配LED頭燈,讓車頭看起來更霸氣,同時也特色十足,Inscription專屬直瀑式水箱護罩有著鍍鉻材質的點綴,跟Momentum版本的亮黑比較起來,高級的氛圍又往上提升,引擎蓋上的折線,讓S90的「肌肉感」更加帥氣。
![LED頭燈。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4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Inscription專屬直瀑式水箱護罩,廠徽內還有個攝影鏡頭。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18.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LED頭燈。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38.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引擎蓋上的折線。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24.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走到車尾,巨大的兩個C字型尾燈組絕對是目光焦點,行李箱蓋有一點點點小鴨尾的設計,中間還有個折線設計,讓車尾的造型帶點活潑,底部的整合式方形鍍鉻雙出尾管,帶出些許性能感,但鍍鉻飾條的點綴,豪華的元素仍在其中,這些看似衝突的感覺,毫無違和感地融合在一起,而且還頗耐看。
![尾燈。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5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尾燈與銘牌。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46.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多到狂的配備 用起來只有爽
![前方座艙。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079.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關上車門,可以享受片刻的寧靜,雖然柴油引擎先天上的特性,還是可以聽到些許「噠噠」的馬蹄聲(引擎聲),但坐在有著冷熱通風的Nappa透氣真皮座椅,可說是開車的一大享受,因為試駕當天氣溫並沒有太高,所以可以明顯感受到屁股涼涼的感覺。
![座椅包覆性、支撐性都很不錯。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40.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因為是高階車型的關係,跟Momentum版本差了不少東西,像是飾板從鋁合金改成「Linear Walnut北歐斜紋胡桃木」,迎賓踏板、氣氛燈、後座遮陽簾等配備,都從選配變成標配,音響系統則升級到19支Bowers & Wilkins喇叭,讓行車時的聽覺享受更高一等,就算「木耳」如我聽不出來,看到高級音響品牌的廠徽,爽度就提升許多了。
![木紋飾板。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83.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木紋飾板與B&W音響。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85.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B&W音響。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89.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後座車窗手動遮陽簾。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35.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傳統儀表板不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12.3吋數位整合資訊儀表板,可以選擇單純轉速、時速,或是導航、音樂等資訊,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變化性稍微單調,期待有一天,當不同駕駛座進駕駛艙時,系統可以自動偵測,並更換個人化的儀表設定。
![12.3吋數位整合資訊儀表板。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89.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12.3吋數位整合資訊儀表板。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90.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抬頭顯示器在Inscription上是標準配備,且除了時速等基本的顯示外,還結合了導航、速限、電子輔助系統的提醒通知,讓駕駛根本不用低頭去看儀表板,藉此可更提高專注度,道路上發生什麼臨時狀況都可提早反應。
![抬頭顯示器。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76.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抬頭顯示器。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77.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後座不只有空調出風口,而且也有雙區的恆溫空調,讓全車乘客都可以有一個舒適的氣溫,不過因為中央凸起的高度有點高,雖然後座仍有三組安全帶,但是乘坐四人會比較合適,若要做滿五人,中間的乘客可能會不是那麼舒服。
![後座空間。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030.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後座。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073.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後座雙區恆溫空調。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9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B柱上有冷氣出風口。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43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除了科技感 還很好用
![前方座艙。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08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從旗艦豪華休旅XC90開始,中控台上許多的實體按鍵都被取消了,換上一塊9吋的觸控螢幕,車輛幾乎所有的功能,都可在這塊螢幕上做調整,S90作為旗艦房車,怎麼可能會沒有這個超級好用的觸控螢幕。
![9吋的觸控螢幕。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4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這套觸控螢幕結合了空調、導航、影音、聯網、氣氛燈、車輛特性設定等功能,流暢度十分良好,不會有滑不動的感覺,就算戴著手套也可以操作。
![9吋的觸控螢幕。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53.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不過在上一個世代,大多都還是使用實體按鍵,所以個人習慣的關係,假如是第一次接觸到此系統的消費者,可能還是要花點時間去適應,畢竟這套系統整合了太多功能。
![9吋的觸控螢幕。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94.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換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當初智慧型手機剛推出時,消費者也是必須花點時間去了解操作的邏輯,當一切上手後,就可以很方便地去使用它,Volvo這套系統也是一樣,而且對智慧型手機不陌生的消費者而言,應該一下子就可以摸透了。
![S90內裝。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98.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Volvo的強項 安全再安全
安全其實可以不用太多贅述,如果是把「安全」作為第一考量的中大型房車買家,S90一定要放進口袋內,好好去試一下車,體驗一下滿滿的安全配備。
![高科技主動安全配備的感應裝置。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34.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與第二代PA半自動駕駛系統輔助系統,這些高科技系統的結合,對於行車安全有著大幅度的提升,當開啟這些系統,可以跟著前方車輛的速度行駛,就算前車煞停,S90也會跟著停下來,要繼續上路,只要輕踩一下油門即可。
![車測盲點警示系統。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46.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而擋風玻璃上方的鏡頭,會主動偵測車道,並且判斷車輛是否維持在中間,以往都只會「警示」駕駛,現在半自動駕駛則會介入方向盤,去幫車輛做微調,讓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央,不過這些方便的高科技主動安全配備在現階段,雖然已經很方便,可靠性也不錯,但是「人腦」與主動安全系統的搭配,才是對於行車安全最好的雙重保障。
![後照鏡下方的鏡頭。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29.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360度環車輔助攝影系統。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5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柴油引擎 平順好開
文章開頭有提到,日前我們試過T5 Momentum,這次則是試駕D4 Inscription,這其中最大的差異,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安全、豪華等內外觀配備外,當然就是引擎的不同。
![D4 Inscription銘牌。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46.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D4的引擎代號是D4204T14,是一款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可輸出190hp/40.8kgm,0-100km/hr加速為8.2秒,極速可達到230km/hr,平均油耗則為19.6km/l,跟T5的差別在於一個是吃汽油,一個是吃柴油(廢話),變速箱都是8速手自排系統。
![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可輸出190hp/40.8kgm,0-100km/hr加速為8.2秒,極速可達到230km/hr。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28.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實際駕馭時,畢竟S90是一輛1754公斤的車,順暢、輕快但不能說強勁,尤其是在剛起步的時候,渦輪遲滯有點明顯,不過隨後湧出的力量,讓S90的時速表,可以一路順暢地往上攀升,而且當窗外景色飛逝,底盤給予良好的穩定性,讓體感速度偏低,必須要十分小心「國家級照相」。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86.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變速箱為8速手自排系統。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09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說到底盤,S90雖然使用Dynamic運動底盤,但不是全然的硬派取向,既然是高級豪華旗艦房車,舒適性一定要顧及到,這中間的取捨S90掌握得宜,只不要做出太過於激烈的操駕,對於S90來說,側傾、路感等等的回饋特性,都是在可接受的範圍,不會過於硬調,也不會像艘船一樣。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66.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而且S90有三種駕駛模式可供選擇,分別是ECO(節能)、舒適、Dynamic(敏捷),也可自行設定方向盤輔助力道、動力特性、儀表板、煞車特性,甚至Start/Stop都可以做調整,讓駕駛可以擁有一個最合適自己的車輛操駕模式。
![引擎啟動鈕與駕駛模式調整按鈕。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095.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不只迎頭趕上 越級打怪也可以
![S90內裝。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331.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如果沒有強烈的品牌情結,S90會是個好選擇,滿載的豪華、安全配備,合適的底盤設定,剛剛好的引擎輸出,絕對都足以越級打怪,不過柴油引擎的特殊聲響,讓在乎極度寧靜的消費者來講,可能會比較介意一些,不過當 B&W音響播出音樂時,輕微的引擎聲音就會幾乎消失在空氣中,行車的品質仍十分良好。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170.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以不到300萬的價格,可以買到配備豐富的S90,實在是物超所值,而且消費者的印象中,操控一直不是亮點,但S90整體的表現也十分不錯,加上原先就有的「安全」特質,讓S90可以是稱職的大老闆座駕,也可以是守護全家安全的優質豪華房車。
![S90外型。記者林昱丞/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5/31/99/3578274.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車訊最前線
S90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autos-loading autos-loading](/img/auto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