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OWER全年充電破1,400 萬度 營收破億元!

U-POWER專注快充,全年充電破1,400萬度,營收破億元。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U-POWER 超高速充電站自 2022 年 5 月正式啟用以來,已成為全臺電動車主充電的首選,亦為主動揭露快充充電業績之第三方充電營運商之領導品牌。

2024年5月首度公布充電營運數據,單月達百萬度,U-POWER旭電馳科研公布2024年充電營運成績,12月份單月充電量突破180萬度,當月服務充電車次超過5.3萬次。盤點全年總充電量達1,440萬度電,較前一年480萬度電成長3倍。

回顧U-POWER自2022年5月啟動營運以來,2022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200萬、3900萬、1.2億元(暫結),持續地高成長,除了穩居第三方電動車快充服務龍頭外,也證明充電營運服務之商業可行性,旭電馳科研也啟動IPO計劃,由福邦證券輔導,預計於2025年底前完成IPO。

U-POWER旭電馳科研執行長陳鵬旭(左三)與管理團隊。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U-POWER旭電馳科研執行長陳鵬旭(左三)與管理團隊。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U-POWER旭電馳科研全數之營收來自電動車快充服務,隨著全台電動車數量達10萬輛,U-POWER 也持續擴充充電網絡;U-POWER充電站設置策略雖採用大型化專屬場域,投資金額較小型站點高出甚多,單站建置時程也長達 6-10個月,目前營運站點已達40站,總設備功率突破20,000 kW。

U-POWER執行長陳鵬旭與KIA EV6。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U-POWER執行長陳鵬旭與KIA EV6。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充電業績年成長超過2.5倍,站點拓展至40個點位年成長超過3倍,總設備功率亦成長近5倍。伴隨著全台已累積近10萬台電動車的充電需求,U-POWER持續以提供最佳的充電體驗,布局大型化專屬電動車充電站的策略,解決人口稠密區域缺乏充電基礎建設問題,滿足臺灣持續增加的充電需求,協助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自2022年啟用以來,U-POWER 旭電馳科研以「打造最佳充電服務」為使命,持續引領臺灣電動車市場的充電基礎建設發展。2024 年,U-POWER站點成長超過3倍、充電業績成長超過2.5倍,充電量與使用次數皆刷新紀錄,穩居市場領先地位。面向2025-2026年,U-POWER 將持續擴大站點佈局,優化充電服務體驗,並逐步邁向公開募股(IPO),以加速推動臺灣電動車普及與永續發展。

U-POWER 充電量穩居電動車快充市場龍頭

自 2022 年 5 月啟用以來,U-POWER 超高速充電站迅速成為全臺電動車主的首選。2024 年底,全臺已建置 38座大型超高速充電站;2025年1月再新增 2 站、繼續擴大服務規模,總站點數達40座,並提供230個充電席次與214支超高電流液冷槍,總設備功率達 21,360 kW。相較於 2022 年11月完成環臺11站充電網絡,至今站點數成長 3.5 倍,充電車位與設備功率均提升近 5 倍,充電量則成長21倍。

臺南安平永華站。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臺南安平永華站。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回顧2024 年,U-POWER 全年為車主提供超過 42 萬次充電服務,總充電量達 1,440 萬度,相較2024年5月單月充電首度達百萬度,七個月充電量成長 80%,穩居全臺充電量第一的第三方充電營運商。

U-POWER 亮眼的營運成績,除提供電動車主便捷、快速的充電服務,也同時為臺灣減少了超過 1,600 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即使扣除發電之碳排,依然可為臺灣減少90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1,440萬度電換算行駛里程,可行駛 8,640 萬公里;若換算為燃油消耗,則為全臺灣節省近 720 萬公升的燃油、2億 2320 萬元的加油金,平均每車次節省 531 元燃油費用註1。這些成就展現環保效益與市場實力的雙贏。

營運至今電價調漲82%,車主充電費用不增反減

過去兩年半以來,台電多次調漲電價,累計導致 U-POWER 的電價成本上漲 82%。然而,U-POWER 深知臺灣電動車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為減少電動車主的用車負擔,採取逐步調整快充收費標準的方式,並吸收部分成本壓力。自啟用以來,U-POWER 由固定費率每度電 $9,逐步調整至 $9.9,2024 年 9 月更導入具彈性的時段費率機制,並於 2025 年 1 月進一步調整:離峰費率維持每度電 6.9 元,假日時段費率調降至每度電 8.5 元,僅針對尖峰時段費率小幅上調至每度電 13.5 元。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充電費率的調整代表車主用車成本上升,但事實並非如此。隨著時段費率的推行,車主逐漸轉向費率較低的離峰或假日時段充電,在彈性充電的模式下有效降低了充電費用。同時,市場中充電營運商之間的價格競爭,也進一步讓電動車主得以享受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

車主在採用時段費率後,整體平均充電費用降低了 11%。根據充電數據統計,有 64% 的車主於離峰時段充電,每度電費用僅 6.9 元,幾乎低於多數公共慢充收費,不僅減輕了車主的經濟負擔,還有效緩解臺灣電網負載,推動電力資源的永續利用。同時,這樣的調整也為電動車市場的穩定發展注入了活力,助力臺灣電動車普及化的進程邁向新階段。

穩健營運證明商業可行性,IPO 計畫加速落實

U-POWER 做為少數公開營運數據的第三方充電營運商,持續以穩健的商業模式證明超高速充電服務的可行性。截至 2024 年,U-POWER 不僅在充電量與市場占有率上位居領先地位,U-POWER 的充電站建置未曾仰賴政府補助,在外界普遍認為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需有賴公部門資源挹注,U-POWER 的初階段成績,已證明電動車充電在臺灣具有高度的商業可行性。

目前,電動車數量佔全臺小客車總數約1.5%,電動車的成長天花板為70倍,但第三方快充產業的成長天花板是多少倍?從現今臺灣電動車總數9.7萬輛的組成來看,Tesla約佔5.6萬輛,其中有1.3萬輛為最早期NACS (TPC) 充電接口,僅能由Tesla Supercharger提供快速充電服務。其餘的Tesla車輛,也多前往高達100座以上之Tesla Supercharger站點充電。

此外,早期電動車採用者有極高的比例擁有家充設備,因此對於第三方公共充電的需求較低。隨著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將有越來越多無法安裝家用充電的族群,願意加入電動車採用的行列,這些族群必須以公共充電服務做為日常補充電力的來源。

因此,當電動車口數成長至100萬輛,雖僅較現行9.7輛成長10倍,但第三方公共充電需求估計約是目前的50倍。

展望 2025 至 2026 年,U-POWER 將持續深化站點佈局,提升充電服務體驗,並計畫邁向 IPO(首次公開募股)。這一重要里程碑將為充電基礎建設注入更多資源與能量,進一步鞏固 U-POWER 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推動臺灣電動車產業更快速發展。

老舊社區難安裝家用充電,都會區大型快充站成為電動車充電救星

早期,若無法安裝家用充電樁,幾乎宣告無緣使用電動車。隨著電動車快充性能的提升,快充基礎設施也已普及,越來越多電動車主以「DC直流快充」做為經常性補充電力的主要方式。

2024年5月底,U-POWER啟用位於台北市內湖民善路的超大型充電站,場地面積有300多坪,最高可設置28支超高速充電槍。營運初始,U-POWER投資金額為2,000萬元,設置了8支CCS1+4支CCS2充電槍,總設備功率為1,080 kW。短短7個月的營運期間,每月充電量從首月的3.4萬度,快速成長至12萬度,目前已是U-POWER充電量最高的站點。

臺北內湖民善站。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臺北內湖民善站。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U-POWER內湖民善站在2024年12月份共計服務了3,461次的充電,單月充電量達到12萬度,約等於500輛電動車的充電需求。未來,隨著電動車數量持續成長,該站還可以逐步擴充設備,預計總投資金額將超過4,000萬元,配置28支超高速充電槍,總設備功率達到2,520 kW。屆時,單月充電量可達45萬度,將可以滿足1,800輛電動車的充電需求。

若要以公用AC慢充滿足相同數量的電動車充電需求,則需要在30~50個公共停車場內,劃出總共500個停車格設置AC慢充樁。設備建置的投資肯定高於1座大型快充站,維運管理的負擔也較大,甚至,還得考慮充電車位排擠原本就已經吃緊的都會停車需求。因此,一座能解鎖千輛電動車的充電需求的超大型快充站,比起公共停車場慢充設置來得更有效率。

電動車快速成長,DC 快充引領未來

臺灣電動車市場正以驚人速度增長,2024 年全年電動小客車領牌數達 38,033 輛,年成長率達 53.5%,歷年累計領牌數已達 9.7 萬輛,代表臺灣小客車市場的電動車滲透率正式超過 1%,並持續加速攀升。

U-POWER 旭電馳科研認為,完整的超高速充電網路是電動車普及的關鍵。超高速快充不僅能快速解決車主的里程焦慮,也能彌補臺灣家戶充電設施普及率低的問題。未來,U-POWER 將以高效、穩定的快充服務為核心,助力臺灣電動車市場的持續成長,實現電動車真正的「未來可行性」。

彰化員林大道站。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彰化員林大道站。 圖/旭電馳科研提供

電動車

Mitsubishi久違的新車今年底量產!中華汽車自主研發電動商用車ET35將上市

Mitsubishi久違的新車今年底量產!中華汽車自主研發電動商用車ET35將上市

Mercedes-Benz數位工廠成形  AI人形機器人與突破性電動馬達,開啟汽車製造新篇章

Mercedes-Benz數位工廠成形 AI人形機器人與突破性電動馬達,開啟汽車製造新篇章

Toyota推出電動Yaris有譜 但仍需時間準備

Toyota推出電動Yaris有譜 但仍需時間準備

延伸閱讀

Mitsubishi久違的新車今年底量產!中華汽車自主研發電動商用車ET35將上市

Mitsubishi久違的新車今年底量產!中華汽車自主研發電動商用車ET35將上市

Volkswagen「輪轉安心季」多項輪胎超值優惠實施中!指定品牌輪胎買3送1

Volkswagen「輪轉安心季」多項輪胎超值優惠實施中!指定品牌輪胎買3送1

Tesla Cybertruck變身終極露營車!Space Camper發布新套件

Tesla Cybertruck變身終極露營車!Space Camper發布新套件

Gogoro與星宇航空聯手打造全新車款 Gogoro Pulse Starwalker Edition 首批限量登場

Gogoro與星宇航空聯手打造全新車款 Gogoro Pulse Starwalker Edition 首批限量登場

最新文章

非美製車款無一倖免!川普正式宣布課徵25%汽車關稅,連汽車零件都入列

非美製車款無一倖免!川普正式宣布課徵25%汽車關稅,連汽車零件都入列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馬斯克爭議不斷?調查發現94%的德國人不會購買特斯拉!

馬斯克爭議不斷?調查發現94%的德國人不會購買特斯拉!

萬人迷Hyundai IONIQ 5讓數千名車主變了心!

萬人迷Hyundai IONIQ 5讓數千名車主變了心!

體型變大、外型展現不同設計!大改款MG4 EV純電掀背首度曝光!

體型變大、外型展現不同設計!大改款MG4 EV純電掀背首度曝光!

提供兩種電池選擇、復刻C-HR暢銷模式!全新Toyota純電休旅「C-HR+」正式發表

提供兩種電池選擇、復刻C-HR暢銷模式!全新Toyota純電休旅「C-HR+」正式發表

全新Kia PV5正式發表!起亞創新移動式服務體驗還能「客製化」

全新Kia PV5正式發表!起亞創新移動式服務體驗還能「客製化」

Gogoro與星宇航空聯手打造全新車款 Gogoro Pulse Starwalker Edition 首批限量登場

Gogoro與星宇航空聯手打造全新車款 Gogoro Pulse Starwalker Edition 首批限量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