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打算自產零組件,這樣有什麼好處?

聯合新聞網 老司機丹尼斯
摘自Stellantis

對於各家車輛製造廠而言,為了將重心擺在關鍵技術的製造與開發,會將部分零組件外包給第三方廠商進行生產,只是在電氣化車款時代來臨後,這樣的做法是否依舊適用?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日前宣布將逐步增加車輛零組件的自產率,該集團執行長Carlos Tavares對外表示,自製自產零件不僅可以減少相關成本,還能加速開發速度,特別是對於車輛電動化轉時期的研發作業。

「我們發現供應商並未與我們在同個速度上奔馳,只有內部自產自製才能真正完成目標。」Carlos Tavares說。目前Stellantis的主要零件供應商包括Valeo、Continental、Magna International、Forvia與Aptiv,而該集團目前正與這些公司協商日後電動車用電池的需求比例,以達到供需平衡。

摘自Stellantis

而就在此消息發表前不久,Stellantis與Mercedes-Benz共同成立的電池研發廠,宣布停止一切關於電動車電池類型轉換的相關工作,這座位於德國Kaiserslautern的工廠,原先預計於2025年投產電池,預估年產量可達40gWh。

Stellantis表示,該集團希望在2030年時,旗下品牌擁有75款電動車產品,並達成年銷5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除了電動車產品之外,Stellantis現也致力於提供油電車款,並持續提供純燃油車輛給需求地區,這些做法並行無疑有助於擴大市占。

摘自Stellantis

電動車 Stellantis 電池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