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悲劇警世錄/駕駛第三隻眼 打造無死角視野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記者許信文/專題報導】

最近幾起車禍事故新聞起因汽車視野死角的意外,無論是行人或駕駛疏忽造成傷亡都是揮之不去遺憾。因此該如何避免視野死角影響,除了駕駛人必須多熟悉掌握車輛的死角區域,國內外汽車製造商其實已經積極對應,長遠的是從新車體設計結構改善,短程是藉由科技降低意外發生率,這可從新車安全配備看到各家科技發展的成果,或許也可以成為車友購車選配的重要參考。

車用雷達系統:

目前最廣泛安裝的車用雷達配備,在前後保險桿上各有2~4顆雷達感應,一般來說雷達自動感應週遭距離1.5公尺內是否有物體接近,並且以警示音提醒駕駛注意。而日系進口休旅車更是結合倒車雷達與主動煞停科技,當車輛倒車感應到物體會先發出警示音,如果駕駛者沒有減速並且持續接近,系統就會主動介入車輛煞停防止碰撞,更有效避免高大休旅車體的後方死角。
汽車安全科技日新月異,保護駕駛與用路人安全。 賓士提供

此外,部分歐美汽車品牌也進一步發展前後雷達系統的進化功能,像是行駛中右後方雷達可替代駕駛人右後方的視覺盲點偵測,發現車輛行駛靠近,主動以閃燈、警示音提醒注意;或者動態行駛中前後雷達作為安全距離偵測,當前車減速距離縮短或後車距離太近都會加以鈴聲、視覺警示,再者就自動煞車減速預防碰撞。Toyota跟Ford甚至都已研發出如果前行煞車來不及時,藉由科技讓車輛自動轉向的設計。

Toyota已研發出如果前行煞車來不及時,藉由科技讓車輛自動轉向的設計。 Toy...

車輛環景攝影:

部分豪華品牌及國人自主品牌開發的車體環景攝影,進一步透過車子前後以及兩邊後視鏡位置的攝影鏡頭,將個別角度的影像畫面傳到車內電腦模組合成週遭環境,駕駛可以從車內螢幕察覺有無阻礙物體,並且結合雷達感側是否物體靠近甚至以警示音提醒。
車輛環景攝影系統,透過車子前後以及兩邊後視鏡位置的攝影鏡頭,將個別角度的影像畫面...

夜視紅外線感測:

夜間視線不佳,加上車燈照明也有範圍侷限,因此在車前水箱罩位置加裝紅外線鏡頭,透過遠紅外線感測約300公尺範圍內的行人或動物散發出熱輻射,熱幅影象會在車內螢幕上顯示物體移動狀態,藉此提醒駕駛人留意。以上的主動感測科技外,不斷強調安全的瑞典VOLVO開始發展行人安全輔助氣囊(Pedestrian Airbag Technology)科技,採取類似車內乘客的氣囊防護概念,當車頭的碰撞感應器偵測倒碰撞行人後,引擎蓋自動潰縮揚起減緩衝擊,而位在引擎蓋上方與前檔風交界處行人輔助氣囊,也會引爆展開減低撞擊鈑金的二次傷害。
VOLVO發展行人安全輔助氣囊(Pedestrian Airbag Techno...

這些配備在各家車廠的名稱不盡相同,也有國內零配件廠商已經開發類似原廠規格,對於駕駛人都是福音,尤其當汽車成為日常生活通勤工具,安全配備才是意外發生的唯一防護,這也是何以歐美地區汽車主管機關對於主被動安全規範都以高標準,具重大影響性安全配備以法規強制列入新車標準配備,國內汽車市場漸進成熟,用車目的除了追求造型、省油跟性能,也需務實的安全觀念。

Toyota Ford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