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隨機殺人該看哪科 你是潛在的殺人魔?
每天轉到新聞台,不時會看到各式嚇人的行車糾紛消息。輕則互相按個喇叭,嚴重的情況還能演變成恐怖的汽車隨機殺人事件。用路人若能學會如何分辨危險駕駛,就能適時的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而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容易開車發怒的人,那又該如控制自己的行為呢?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你能察覺行車糾紛前兆的話,就有很大的機率能避免事件的發生。經常與其他用路人發生行車糾紛的駕駛都會有一些容易辨認的開車行為。看到以下不正常行駛行為時,你最好離他們遠一點。
–突然加速或煞車
–從後方不斷逼車
–頻繁使用喇叭
–不斷對其他車輛閃大燈
–快速且頻繁地變換車道
–對其他用路人做出手勢動作
–破口大罵或使用言語警告他人
–故意作勢要衝撞其他車輛或惡意逼車
–秀出武器(刀槍棍棒)
–向對方丟棄物品(最常見的就是丟飲料瓶罐)
–下車要找人理論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其他用路人(汽機車駕駛或行人)的行為,但自己面對危險駕駛時的反應是可以被約束與克制的。當車開到一半突然被對方超車或是被緊咬著屁股不放時,你做出的反應將會是重要的關鍵,而不幸在路上遇到危險駕駛我們有該怎麼辦呢?
–保持冷靜的頭腦(想想可愛的家人與美好的人生)
–避免與危險駕駛有目光交接
–不要用不雅的手勢回敬對方
–開離內線或是遠離高速行駛的車輛
–千萬不要動怒,提前作出讓步
–不要在心情不好或是疲勞的狀況下開車
–立即打110報警
–把車門給鎖好!
如果很不幸你自己就是天生個性火爆,容易在開車時被激怒並經常與其他用路人發生糾紛的話,又該如何抑制自己的情緒呢?仔細分析一下自己的駕駛行為與習慣,就能知道你是不是一位危險駕駛,如果你經常做出早前提到的【不正常行駛行為】,那就趕緊認真面對,改善自己的壞習慣吧。個性易怒又沒耐心的人是很難去改變駕駛習慣的,駕駛必須利用不斷練習的毅力並認真找出改變的方法。危險駕駛可以考慮參加駕駛改進課程,狀況嚴重到想要殺人或傷害對方的時候或許也可以考慮尋求醫學上的幫助。
知名精神科黃偉俐醫師表示,隨機殺人者共同特點在20-40歲男性、失業、疏離的人際關係,及精神疾病。長期來說,如何早期發現需要被幫助的男性很重要,這些男性往往有物質濫用或精神疾病,卻缺乏病識感,願意就診或治療比率最低,也容易自我放棄。政府的精神醫療體系、社會局處、自殺防治中心(有些兇手其實經常有自殺意念) ,建議加上替代役或志願役的訓練與幫助。
如果所有方法都不能讓你改掉危險駕駛壞習慣的話,那就乾脆幫幫大家忙,不要再開車或騎車了。
最後來談談可能引發行車糾紛的煽動者角色,他們未必是俗稱的三寶駕駛,因為技術不好的駕駛是不分性別與年齡的,不一定女性或年長者駕駛才會讓其他人抓狂。技術不良或沒經驗的駕駛可能會忘了打向燈、提前在紅綠燈或路口減速、加速忽快忽慢、左右不定、或是開得比法定限速還慢,但又不敢換車道。如果這些行為聽起來很類似你的駕駛行為的話,你就該趕緊把開車技術學好,以免成為行車糾紛的受害者!
總而言之,面對行車糾紛就要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懂得避開行車糾紛不是懦弱而是聰明的表現。不輕易動怒遠比使用暴力來得困難,但這才是智慧的行為。想想可愛的家人與美好的人生,別人要衝就讓他去吧,別替短暫的生命添麻煩。此外,有病就要去看醫生,不然就要自我改進不良的駕駛習慣,千萬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而付出慘痛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