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us召回暫停交付、中國銷售低迷!豐田汽車4月銷量與產量不增反減

Toyota Prius PHEV。 摘自Toyota

豐田汽車周四表示,今年4月的銷量和產量不增反減,主因是Prius暫停交付,以及日本和中國大陸市場陷入低迷,抵消了歐洲和北美車市兩位數的成長佳績。

包括子公司大發汽車和Hino Moteros在內,全球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4.5%至835,788輛。大陸地區銷量下降27%,日本下降14%,即使歐洲和北美分別成長20%和16%也無濟於事。全球產量萎縮8.8%到816,601輛。

在止於3月底的上年度,豐田的產量、銷量和股價刷新歷史記錄。當期賣出1,110萬輛車,營業利潤達5.4兆日圓(約343億美元),這是日企首見突破5兆日圓大關,股價飆升一倍在3月22日漲到創新高的3,872日圓,但那之後至今下跌約14%。

全球汽車業轉向電池驅動的電動車,對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構成挑戰。隨著電動車的人氣下滑,混合動力車重新受到歡迎,豐田加倍押注其「多路徑」策略,已推出能使用氫氣、汽油及替代燃料的原型引擎。它比傳統引擎小,但更強力,也更高效,特別適合下一代使用電池電動車製造平台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根據共同社報導,豐田計劃6月14日左右重新開始在國內交付Prius。該公司4月召回135,000輛Prius,因該車型傳出後車門在行駛間會突然自行開啟。

豐田

這次又是A柱出來扛? IIHS:車輛盲點每年都在變大

這次又是A柱出來扛? IIHS:車輛盲點每年都在變大

Toyota bZ5純電休旅發表!售價只要Tesla Model Y的一半

Toyota bZ5純電休旅發表!售價只要Tesla Model Y的一半

機車族福音!新型輔助氣囊可望提升摩托車騎士安全

機車族福音!新型輔助氣囊可望提升摩托車騎士安全

延伸閱讀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提升純電續航里程不好嗎?Toyota與Hyundai認為PHEV的電池不需再加大了!

提升純電續航里程不好嗎?Toyota與Hyundai認為PHEV的電池不需再加大了!

Tesla、Peugeot 挺進榜單 6 月進口車市竄升!台灣車市將迎 7 月拚量戰?

Tesla、Peugeot 挺進榜單 6 月進口車市竄升!台灣車市將迎 7 月拚量戰?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Audi、Volvo排名末班車是怎麼回事?J.D.Power釋出新車品質評估報告!

Audi、Volvo排名末班車是怎麼回事?J.D.Power釋出新車品質評估報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