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旅車厭倦者有福了 Lexus 表示品牌無意放棄轎車!

圖/Lexus

根據目前來自市場調研數據公司 Dataforce 的資料顯示,2023 年上半年度 SUV 休旅車於歐洲市場的銷售佔比首次突破五成。這項數據所反應出的事實完全不讓人意外,這也連帶影響到過往既有的車型類別,諸如底盤較低的轎車,便是一例。

圖/Lexus
圖/Lexus

不過,這些數據與現實對於 Lexus 貌似無感。日前,Lexus 全球品牌負責人渡邊隆接受澳洲媒體採訪,談話中,他坦承全球購車潮流明顯是以休旅車為主要導向,但是,品牌內部團隊堅信諸如轎房車這類級距還是有特定市場需求。

圖/Lexus
圖/Lexus

從上述談話間,其實不難發現 Lexus 還是有意要發展轎車市場。以目前的態勢來看,以國內相當暢銷的 ES 車系為例,本車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就達到全球總銷售量的一半。不過,除了中國市場以外,印度也是相當重要的市場,但就品牌的觀察下,該市場的購車主流習慣變遷快速,考量到此點,Toyota / Lexus 有意保留研發轎、房車的可能性,自然就不難理解。

時光回朔至 2021 年,Lexus 在推進一系列概念車時,便有一輛作品預計將為 IS 的後繼純電車款,假設會邁入量產計畫,對於低底盤車迷而言,絕對是一大消息。

圖/Lexus
圖/Lexus

Lexus

LEXUS TAIWAN LINE官方帳號全新啟動貼心數位服務再升級

LEXUS TAIWAN LINE官方帳號全新啟動貼心數位服務再升級

Lexus最後一輛自然進氣V8轎跑!日規IS 500 Climax Edition特仕車發表

Lexus最後一輛自然進氣V8轎跑!日規IS 500 Climax Edition特仕車發表

全新Toyota與Lexus電動車將進軍美國市場!大型純電休旅要來了

全新Toyota與Lexus電動車將進軍美國市場!大型純電休旅要來了

延伸閱讀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再捲嘛?中國18家上市車廠利潤總和還不到Toyota的4成!

再捲嘛?中國18家上市車廠利潤總和還不到Toyota的4成!

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全球銷售穩健成長 Macan 領銜 電動車款佔比突破三成

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全球銷售穩健成長 Macan 領銜 電動車款佔比突破三成

提升純電續航里程不好嗎?Toyota與Hyundai認為PHEV的電池不需再加大了!

提升純電續航里程不好嗎?Toyota與Hyundai認為PHEV的電池不需再加大了!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不公平?川普猛批日本不買美國車!石破茂冷回:左駕又耗油很難賣

不公平?川普猛批日本不買美國車!石破茂冷回:左駕又耗油很難賣

Audi、Volvo排名末班車是怎麼回事?J.D.Power釋出新車品質評估報告!

Audi、Volvo排名末班車是怎麼回事?J.D.Power釋出新車品質評估報告!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