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M新車 2023 BMW M2無偽裝車尾照曝光?

裁自wlikoblok IG

為慶祝成立50週年,德國BMW Motorsport GmbH今年將陸續發表多款重量級的新M跑車。除了已經發表的M4 CSL雙門跑車,以及即將現身的史上第一輛M3 Touring旅行車之外,還有一款讓性能迷期待已久的M跑車,就是大改款的2023年式BMW M2。

BMW原廠尚未公布太多有關新世代M2的資訊,但我們已經可從國外陸續曝光的間諜照推算這輛雙門跑車的內外觀設計。而最近在IG帳號@wlikoblok曝光的間諜照更清楚讓我們看到完全沒搭載偽裝套件的BMW M2車尾面貌。

摘自carscoops
摘自carscoops

圖片中這輛搭載德國車牌的藍色BMW M2,除了在行李箱右方搭載了正宗的M2標誌,還擁有燻黑尾燈、寬體式爆龜後輪拱、擁有直立式進氣孔(不確定是否真的有作用)的新設計後保桿,以及M跑車慣用的雙邊四出式排氣尾管(M240i為雙邊單出式方形尾管)。而這輛疑似M2的神秘2系列跑車的後輪也明顯比M240i寬許多。

摘自carscoops
摘自carscoops

可惜這次的間諜照沒拍到新世代BMW M2的全新車頭與座艙設計,但我們已知道新M2的座艙將會搭載整合12.3吋數虛擬數位儀錶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的BMW新世代一體式曲面螢幕,並搭配最新的iDrive 8.0操作系統。

摘自carscoops
摘自carscoops

至於性能迷更在意的動力輸出,外界估計新世代M2將與M3和M4共用同一具3.0升雙渦輪增壓直6汽缸汽油引擎本體,但最大馬力應該會調降至450匹左右。新M2的買家們將可選擇6速手排或8速自排變速箱車型。至於新M2是否會只提供後驅設定或是新增高規xDrive四驅車型,還有待原廠之後宣布。

M240i

不用純M也能進五百匹俱樂部!Manhart開改BMW M240i!

不用純M也能進五百匹俱樂部!Manhart開改BMW M240i!

Manhart動刀BMW G42 M240i,最大出力飆破四百匹!

Manhart動刀BMW G42 M240i,最大出力飆破四百匹!

塞不下了!BMW 已經找不到地方貼 M 標?

塞不下了!BMW 已經找不到地方貼 M 標?

延伸閱讀

全新改款BMW iX3科技大躍進!將搭載AI駕駛輔助系統

全新改款BMW iX3科技大躍進!將搭載AI駕駛輔助系統

以BMW M4為基礎打造!Bovensiepen Zagato GT豪華轎跑2026年第二季開始交車

以BMW M4為基礎打造!Bovensiepen Zagato GT豪華轎跑2026年第二季開始交車

BMW Concept Speedtop雙門概念旅行車確定將限量生產!

BMW Concept Speedtop雙門概念旅行車確定將限量生產!

最受歡迎的BMW i4 M車款終於要提升動力了!

最受歡迎的BMW i4 M車款終於要提升動力了!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