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左轉交通意外機率?只要在路口做個小變化即可!

摘自Autoblog網站

根據IIHS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發布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十字路口只要做一些基礎設施的小變化便可以幫助減少車輛左轉時撞傷行人的數量。其中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在路口放置繫纜柱和橡膠路緣,因為他們將吸引左轉中駕駛的視線並減速。

IIHS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表示,2018年美國所有撞車事故中有一半以上發生在十字路口。這些事故包括6,700多例重傷和1,500多例行人死亡意外。2018年整年,超過三分之一的車與行人的車禍意外都是在車輛左轉彎時發生的。 IIHS認為一種稱為“centerline hardening中線強化”的方法可以降低左轉車輛對行人的危險性。

中線強化的方式就是使用繫纜柱、細長的橙色或黃色交通信號桿以及橡膠路緣所組成的障礙物,讓駕駛必須專心地繞過它。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許多駕駛都會以高速沿交叉路口斜向切入通過。中線強化讓駕駛必須完成近90度的轉彎,因此車速也必須降低。

摘自IIHS
摘自IIHS

IIHS高級研究運輸工程師Wen Hu在Washington DC華盛頓特區研究了中心線強化的影響。透過他的研究,他發現不斷變化的基礎設施將減少70%的交通衝突發生。衝突的定義包含了駕駛轉向閃避、突然剎車或是行人閃躲等動作。Wen Hu同時發現,繫纜柱和橡膠路緣能降低左轉車輛的速度,減少36%時速17英里或更高速的左轉。研究指出,隨著左轉速度從每小時17英里提升到25英里,一個人的嚴重傷害機率將從10%增加到25%。

centerline hardening中線設施強化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方法,自2016年以來,紐約市已在300多個交叉口安裝了中線強化技術。

摘自qz.com
摘自qz.com

IIHS

拿下權威安全肯定就一定暢銷? 看看美國銷售排行榜就知道未必

拿下權威安全肯定就一定暢銷? 看看美國銷售排行榜就知道未必

IIHS新標準下的Mercedes-Benz E-Class  別因「邊緣」評級就低估它其實很安全!

IIHS新標準下的Mercedes-Benz E-Class  別因「邊緣」評級就低估它其實很安全!

車輛越大就越安全嗎 反而可能更危險!

車輛越大就越安全嗎 反而可能更危險!

延伸閱讀

影/Honda N-Box後座藏巧思 幫小朋友安排專屬玩具車軌道

影/Honda N-Box後座藏巧思 幫小朋友安排專屬玩具車軌道

三峽重大車禍!網紅Cheap:整個交通系統都有病 台灣缺的是把人命放在最前面的勇氣

三峽重大車禍!網紅Cheap:整個交通系統都有病 台灣缺的是把人命放在最前面的勇氣

國3台南關廟段深夜自撞 46歲男臟器外露駕駛當場離世

國3台南關廟段深夜自撞 46歲男臟器外露駕駛當場離世

嚴重車禍! 安坑交流道兩車碰撞 其中一名駕駛大腿骨折送醫

嚴重車禍! 安坑交流道兩車碰撞 其中一名駕駛大腿骨折送醫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