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東京車展/那些我們流口水 台灣卻不會引進的車款!

記者趙駿宏/攝影

雖然近年的東京車展規模不如以往的盛大,參與車廠與展出車輛也比往年減少了許多,不過除了那些全新的概念車,以及熱門重點車款外,在會場中也有一些產品是有在日本或是歐美市場販售,但台灣卻無緣引進的車款。

Renault

雖然Renault雷諾汽車在台灣仍有總代理,但已多年沒有經營,而新世代的Renault車款不管在外型還是動力操控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語,也因為Renault與Nissan的關係,在日本仍然具有相當不錯的市場。

Renault Lutecia這款車其實就是Clio在日本市場的車名,這款小型掀背車在2018年可是法國銷量排名第一的車款。雖然第5代還沒正式引進日本市場,不過在東京車展上就可以率先見到他的丰采。

NEW Renault Lutecia。 摘自Tokyo Motor Show
NEW Renault Lutecia。 摘自Tokyo Motor Show

Renault Mégane則是集團內最出名的一款掀背車,雖然10幾年前台灣也曾經導入販售,但那時的車身外型較不為大眾所接受,但近兩代的Mégane已經大大蛻變,況且還有紐北最速前驅的Mégane RS Trophy版本撐場,在東京街頭上也不算少見。

Renault Mégane R.S.。 記者趙駿宏/攝影
Renault Mégane R.S.。 記者趙駿宏/攝影

Renault Mégane R.S.。 記者趙駿宏/攝影
Renault Mégane R.S.。 記者趙駿宏/攝影

Renault Mégane R.S.內裝。 記者趙駿宏/攝影
Renault Mégane R.S.內裝。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e

Renault汽車旗下的性能子品牌Alpine,也將旗下小跑車A110S導入日本市場,這輛雙門小跑車在歐洲都有相當好的評價,1.8T引擎就能榨出252匹的馬力,不過光入門版價格就需要811萬日元(約239.9萬台幣),並不算親民。

Alpine A110S。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e A110S。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e A110S。 摘自Tokyo Motor Show
Alpine A110S。 摘自Tokyo Motor Show

Mitsubishi

Mitsubishi三菱汽車今年在台灣最讓人惋惜的,莫過於大家引頸期盼的新得利卡Delica D:5並沒有導入打算,而是繼續更新現行得利卡。全新第6代Delica D:5與Outlander使用同一具底盤平台,不僅在乘坐舒適度上有提升,主被動安全系統和外觀設計都有跨時代的進步。

Mitsubishi Delica D:5。 記者趙駿宏/攝影
Mitsubishi Delica D:5。 記者趙駿宏/攝影

Mitsubishi Delica D:5 Urban Gear。 記者趙駿宏/攝影
Mitsubishi Delica D:5 Urban Gear。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a

對於喜愛BMW系統的買家,Alpina這個品牌絕對是另一種品味代表的象徵,在日本境內喜愛Alpina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這次Alpina在東京車展也擺出了,XD3 Allrad、XD4 Allrad、B3 Limousine Allrad、B7 langversion Allrad等車款。

Alpina XD3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a XD3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a XD4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a XD4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a B3 Limousine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Alpina B3 Limousine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B7 langversion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B7 langversion Allrad。 記者趙駿宏/攝影

Subaru

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不僅是台灣,即便在全球都是萬人瘋搶的車款,作為最後一輛搭載EJ20引擎的車款,Subaru也將這具引擎壓榨到淋漓盡致,308匹馬力與引擎組件的最強優化,整體精度已趨近賽車引擎水準,但限量555輛的機會,可不是輕鬆就能入手的。另外Subaru還展出了參與Super GT賽事的BRZ GT 300賽車。

Subaru 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Subaru 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Subaru 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Subaru 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BRZ GT 300賽車。 記者趙駿宏/攝影
BRZ GT 300賽車。 記者趙駿宏/攝影

BRZ GT 300賽車。 記者趙駿宏/攝影
BRZ GT 300賽車。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Nissan這次也沒展出新車,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呢?其實今年為GT-R/Fairlady Z共同慶祝50周年的時刻,Nissan也為這兩台車都推出了50th Anniversary Edition的特別版本,GT-R車色特別以R34 GT-R的灣岸藍(Bayside Blue)為主打,Fairlady Z則是致敬1917年拿下SCCA冠軍的BRE車隊46號Datsun 240Z賽車致敬。而這兩輛紀念款車型目前也尚未有導入台灣的消息。

Nissan GT-R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GT-R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Fairlady Z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Fairlady Z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記者趙駿宏/攝影

而甫進行完回歸Nissan廠徽的小改款Skyline(即海外Infiniti Q50)也一同出現在展場,除了車頭改為Nissan廠徽並換裝V Motion設計外,車尾也回歸了Skyline標誌性的四圓燈,並導入ProPILOT 2.0半自動駕駛系統。

Nissan Skyline GT。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Skyline GT。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Skyline GT。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Skyline GT。 記者趙駿宏/攝影

此外,在展場內人氣最高的莫過於小改款的GT-R Nismo,雖然動力不變,但透過換上GT3賽車的渦輪、以及引擎內部的優化、加上整車增添更多碳纖維部件,讓整體車重減輕了20kg,效率也更加出色。

Nissan GT-R Nismo。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GT-R Nismo。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GT-R Nismo。 記者趙駿宏/攝影
Nissan GT-R Nismo。 記者趙駿宏/攝影

小型車Note e-Power Nismo S也是另一輛吸引目光的車款,由負責驅動的電動馬達,與負責發電的1.2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共同組成,最大動力可以來到134hp/32.6kgm。除了外觀包覆Nismo空力套件外,懸吊系統也都經過強化,內裝更可以選配與GT-R Nismo同規格的RECARO桶型雙前座椅。

Note e-Power Nismo S。 記者趙駿宏/攝影
Note e-Power Nismo S。 記者趙駿宏/攝影

Note e-Power Nismo S。 記者趙駿宏/攝影
Note e-Power Nismo S。 記者趙駿宏/攝影

Note e-Power Nismo S內裝可選RECARO桶型雙前座椅。 記者趙駿宏/攝影
Note e-Power Nismo S內裝可選RECARO桶型雙前座椅。 記者趙駿宏/攝影

引擎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All-new HR-V e:HEV電油科技馭動新未來  純燃油79.9萬元、e:HEV 89.9萬起

All-new HR-V e:HEV電油科技馭動新未來 純燃油79.9萬元、e:HEV 89.9萬起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延伸閱讀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All-new HR-V e:HEV電油科技馭動新未來  純燃油79.9萬元、e:HEV 89.9萬起

All-new HR-V e:HEV電油科技馭動新未來 純燃油79.9萬元、e:HEV 89.9萬起

有用車需求又怕關稅調降有價差 訂閱制用車不卡「關」

有用車需求又怕關稅調降有價差 訂閱制用車不卡「關」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日規小改款Toyota Corolla Cross正式發表!導入全新熱血GR Sport車型

日規小改款Toyota Corolla Cross正式發表!導入全新熱血GR Sport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