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 Toyota Prius油電車運送間諜照曝光

這麼清楚的間諜照會是故意曝光宣傳嗎? 摘自Prius Club Malaysia

兩張完全沒搭載任何偽裝套件的全新2016年式第4代 Toyota Prius油電車間諜照曝光了。新 Prius的體型看似變大了一點,但在新模組化底盤平台的幫助下,油耗與操控估計都會進步不少。

從圖片上看來,新世代 Toyota Prius的外觀注入了許多與 Mirai氫燃料電池車相同的設計元素。第4代 Toyota Prius換上了 Toyota汽車的全新 TGNA模組化底盤平台,讓車身重量更輕,同時獲得更高的剛性與更低的重心。Toyota汽車承諾新 Prius的油耗表現將會進步10% 。

新世代 Toyota Prius的外觀注入了許多與 Mirai氫燃料電池車相同的設計元素。 摘自Prius Club Malaysia
新世代 Toyota Prius的外觀注入了許多與 Mirai氫燃料電池車相同的設計元素。 摘自Prius Club Malaysia

根據外界猜測,全新2016年式第4代 Toyota Prius油電車將會搭在一套體積更小並擁有更佳節能性的 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進化版1.8升汽油引擎與高性能電動馬達的粽效馬力估計約150匹。動力將透過 CVT無段變速箱系統傳遞到前輪上。據說高效能馬達與電池系統還可能讓新 Prius的純電能行駛續航力提升至56公里。

全新2016年式第4代 Toyota Prius油電車即將於9月8日,在法蘭克福車展中舉行全球首發會。

Toyota

Toyota將推出三款新電動車 pick-up車款也在其中!

Toyota將推出三款新電動車 pick-up車款也在其中!

增強細節提升吸引力!2025年式歐規Toyota Corolla小改款上市

增強細節提升吸引力!2025年式歐規Toyota Corolla小改款上市

提供兩種電池選擇、復刻C-HR暢銷模式!全新Toyota純電休旅「C-HR+」正式發表

提供兩種電池選擇、復刻C-HR暢銷模式!全新Toyota純電休旅「C-HR+」正式發表

延伸閱讀

Toyota將推出三款新電動車 pick-up車款也在其中!

Toyota將推出三款新電動車 pick-up車款也在其中!

Hyundai Mufasa油耗數據曝光! 今年加入戰局有競爭力嗎?

Hyundai Mufasa油耗數據曝光! 今年加入戰局有競爭力嗎?

用馬自達研發的新油電!大改款Mazda CX-5預計於數月內正式亮相

用馬自達研發的新油電!大改款Mazda CX-5預計於數月內正式亮相

提供兩種電池選擇、復刻C-HR暢銷模式!全新Toyota純電休旅「C-HR+」正式發表

提供兩種電池選擇、復刻C-HR暢銷模式!全新Toyota純電休旅「C-HR+」正式發表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