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配套不完善 油電車將何去何從?
【文/盧佛青】
從Toyota導入第一款 Prius油電混合動力進口新車開始,加上Lexus也陸續多款混合動力新車,在環保新能源議題不斷發燒的情況下,對於庶民來說,或許目前的油電混合動力市售新車,都是有錢人家的玩意兒,而後來其他歐系品牌也陸續導入,甚至BMW i品牌與Porsche也陸續推出了所謂「插電增程」混合動力市售新車,價錢一樣更是高昂,到底這一波各大品牌推出多年以來的混合動力技術要往何處走?
國產量才大
其實無論是身價高貴的進口品牌也好,混合動力量產新車在台灣消費市場數量正式擴大,其實真正要等到國產化的Toyota Camry Hybrid應市之後,不過目前最大的使用數量,幾乎都出現在營業用計程車隊上,基本上其實所有駕駛人最關心的重點,還是在於未來電池在保固里程到期之後的成本議題,若在保固期過了之後才更換,其實直接牽涉到的就是售後服務成本的大幅提升,這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其實也是高度關心的議題,若油電混合車可以燃料使用成本,那這過去其實還沒有累積經驗值的部分,才是真正與民眾用車成本息息相關的核心,而若 Toyota短期之內沒有增加其他國產油電混合動力車的銷售佈局,是否就會代表Hybrid到現在為止還真的只是有錢人家才負擔得起的玩意兒?
目前根據官方說法,像是Camry Hybrid車上的電池更換組件,在保固期過後不含工資的物料售價約在新台幣六萬以上,也就是說如果在首度出現電池更換之前,消費者可要用心計算一下到底有沒有比傳統燃油車省下比這個數字還要更多的油錢,否則新技術的誕生與普及,反而在使用端與後續成本上未達成真正的目標,對於消費大眾來說無異只是一種流行風潮一般,如果風潮退了還是沒有真正的解決之道,那其實還是會影響到市場的消費意願,當然政府的配套措施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在賦稅成本上給予更多的優惠條件,相信對市場來說也無法真正出現推波助瀾的效果。
另類選擇
其實,除了國產品牌推出的汽油油電車以外,歐系品牌也陸續推出了所謂柴油油電混合動力產品,但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是屬於高價位的玩意兒,另外高階品牌發表的產品,那更是離尋常百姓更遠,不過現在也有部分廠商推出了新技術:「空氣壓縮科技」。
在過去幾屆國際車展上, Peugeot就已經發表過幾款概念車,都強調這種稱為Hybrid Air的新混合動力技術,而十月份開幕的2014巴黎國際車展,Peugeot也宣稱將推出2016年正式量產的208 Hybrid Air市售版本,其動力系統除了汽油1.2L三缸引擎以外,還增加了包括液壓馬達/幫浦、高/低壓氣瓶所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主要藉由氣瓶的壓力驅動馬達,加上在煞車、下坡、減速時也可以進行動能回收,並且替氣瓶充氣,搭配在車身組件導入了鋁合金或碳纖維等等輕量化材質來降低車重,原廠宣稱最佳油耗可達到50km/L的水準;而Volkswagen先前也推出了XL1量產車,號稱每行駛100km僅需消耗0.9L的超級柴油,但一來僅限量製造250輛,而且光是德國售價就高達相當於台幣450萬元以上,還只能乘坐包括駕駛在內的兩名乘員,所以對於消費大眾來說還是極度難以親近。
說穿了,其實光靠業者,就像是早幾年LUXGEN也發表幾款電動車一樣,若是沒有政府與公共設備的周邊配套措施,加上相關的租稅減免優惠,其實光是口號喊得再怎麼好聽也沒有用,廠家再有先進的技術推進,其實還是要靠公共領域的配合才能夠對於廣大消費者有進一步的效果,在台灣目前能源政策都還沒有進一步計畫的狀況下,或許選舉議題可能還要重要過所謂新能源政策,這對台灣在未來的全球新能源競爭中,絕對不是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