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投入綠能事業 投入120億打造鋰電池工廠
台泥企業團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產業,在高雄小港設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今天舉行新建工程動土。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指出,電池產業與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以及國際淨零碳排議題息息相關,期許台泥與旗下子公司帶領台灣在電動車及儲能產業與國際接軌。
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水泥業無法達到碳中和,於是積極使用替代燃料減碳,並投入綠能發展。高雄市長陳其邁說,高雄是台泥的「起家厝」,肩負招商重任的他歡迎廠商來投資,市府會幫忙解決一切疑難雜症。
沈榮津表示,政府在2025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到20%,再生能源因其間歇性的特性,要有配套的儲能系統,儲能系統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電池,所以電池在國家能源轉型很重要。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共識,很多國家也在車輛電動化的進程上進行宣示,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的資料,2037年電動車會超過油車,產值會超過手機的2.3倍,到2040年產值達到2兆美金。
「高雄市希望跟台泥、三元能源科技,一起打『世界盃』! 」陳其邁說,台泥的起家厝就在高雄鼓山,一直是高雄現代化工業化的基礎,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投資,意味著產業的重新定錨,未來高雄將成為能源科技的發展重鎮。
張安平表示,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沒有水泥便沒有基礎建設。水泥業以現在的科技,沒有辦法完全做到淨零排放,但台泥承諾降碳,2030年減碳30%,2050年預拌混凝土零碳,除了積極使用更多替代燃料與原料達到減碳外,更致力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獲以及碳匯造林等領域的發展。
張安平強調,21世紀將是能源的世紀,未來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移動式的、可儲存的能源,而電池將是其核心。
台泥指出,所屬三元能源科技初期將投入120億,此座鋰電池工廠預計在2023年啟用,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萬4千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台泥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2GWh。
三元小港廠未來也將比照半導體業的高度自動化,走向精密製造,對製程、製造及對環境的要求都將是高標準。三元能源科技預計將延攬上百位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並將研發團隊擴大深入,在南科的能元科技持續產品研發,在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
台泥日前已宣布將於台泥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區,各建置87.5MWh以及250MWh的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金額達55億元,完工後兩儲能案場將成為全台容量最大,有助於將台灣的綠電成為基載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