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就是車不好?從馬自達柴油糾紛來看這檔子事…
近年來車輛召回案例頻傳,其中不乏權益受損的車主串連上街抗議,從單純的消費糾紛上綱成社會議題,每個車主都擔憂自己花大錢買的愛車會不會是瑕疵品,深怕自己買到檸檬車。
不過從工業設計生產的角度來看,一輛汽車由數萬個零件所組成,配合的周邊廠商更是數以百計,要達到完全零瑕疵的境界猶如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召回屬於產品生命週期中,不斷優化的必然過程,其實無需過度放大。然而從消費者的觀點來思考,一台車買回來還沒享受到就得成天擔憂,實屬無辜。
既然大眾視召回如洪水猛獸,那麼想要打敗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徹底了解敵人,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召回」。目前台灣車輛召回的法源依據為交通部公路法所明定的「汽車安全性調查召回改正及監督管理辦法」及「汽車安全性調查及召回改正成效查核作業原則」兩項。
召回到底是不是洪水猛獸?
根據台灣100年度至105年度的資料統計顯示,國產車召回案件數為96 件,進口車則為287 件。不過若以召回車輛數量來檢視,國產車卻以約181萬輛高於進口車的36萬輛。這些數據都說明了不論國產或進口,召回這件事在車界相當普遍,無需過度擔憂。
召回的發起可分為車商自主召回或是交通部責定召回。全世界任何一家汽車集團即便規模再大都無法保證所有車上的製品都是自製的。無論是輪胎、玻璃、車燈、螺絲、墊片、油封等供應商都有可能在車輛上市後發現產品出現瑕疵,此時這些周邊廠商就會告知車廠得進行召回更換,當然所需的費用也得由這些廠商負擔。周邊廠商發動召回的案例最有名的就是高田氣囊事件,全球車廠幾乎無一倖免。
有些召回案例則是車主透過集體消費訴訟形成的,這部分過程就比較繁瑣,得透過案例收集,車廠與車主協調、初步研判,確認為通案瑕疵時,由政府相關單位立案管制追蹤。此時車商得明文寫清楚車子出了什麼問題,要怎麼修、要修多久、多少車要修,回文給交通部,同時得達到一定的召回成效才能結案。
車商刻意拖延規避責任?
許多遇到召回的車友會質疑,車商對召回總採取推拖拉的態度,總想規避省錢不願面對消費者。其實台灣目前除了唯一的「純本土車廠」-納智捷之外,其他車廠想要舉行召回活動其實都得國外原廠同意才行。
背後的理由很簡單,除非是國外早已累積多起案例,致使原廠及早著尋求成因及對策,否則若單單從地方市場才發現案例、從回報原廠、然後原廠開發單位再投入進行研究、一直到最終對策出爐、再根據各地市場法規宣布對策……這個過程曠日廢時,台灣代理商或子公司可以獨力決策的程度不如外界想像中的大。
屢修不好?產品不斷優化?
然而,召回是不是可以一步到位?也是後續是否會引起更大爭議及糾紛的起因所在,台灣討論度最高的召回的案例,當屬2013年VAG集團於針對DSG變速箱的召回。另一個則是近期MAZDA柴油引擎噴水案。DSG雙離合變當初因為閥體問題讓部分車主發生所謂死亡閃光,車廠除了更換閥體外,同時也提出延長保固等方案。經過六年,官方近日宣佈,因蓄壓器固定座產生公差為由,再度進行召回。
經過更新PCM動力模組後,少數車主還是反應狀況仍未解決。同時提出引擎機油泵鍊條斷裂與排氣壓力感知器等問題。第一次召回的確有效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但所採用的冷卻水通道加壓檢測方式卻無法完全找出部分還沒壞卻瀕臨毀壞邊緣的問題汽缸墊片。
到底這是消費者口中的屢修不好,還是車廠宣稱:這是產品不斷優化的過程、或改正技術的更新?雖說每個案例各有不同的成因與背景,無法一言以蔽之。但對消費者來說就是車一直修不好。因此每次召回對車廠商譽都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可不慎。
以馬自達的柴油事件為例,原廠宣告再度召回,除了希望少部分還沒有回廠進行PCM動力模組更新的車輛儘速更新外,也是透過經由交通部召開之「研商Mazda CX-5及Mazda6之Skyactiv柴油引擎經召回改正後仍再發生冷卻水外議案後續討論會議」認可的方式:以AT引擎失速檢測與CO2 檢測雙管齊下,把所有可能的問題全部找出來。同時間也更換包括機油泵鍊條與排氣壓力感知器,讓這具引擎受人抱怨的缺失能畢其功於一役。
七月底宣布的這次召回是否有效,還有待後續車主回饋。實際查訪了其他品牌維修技師發現,AT引擎失速檢測與CO2 檢測的確是目前各家車廠在不拆開引擎上座的前提下,要檢查墊片狀況的常見標準方法之一,因此馬自達此次召回,在檢查方法上的確是更為嚴謹。
召回非壞事,車廠誠意仍然是解決問題關鍵
不過,憑心而論,召回即便有效,整個抗爭和漫長的溝通過程,對車主來說,都是無謂的消耗,而讓車主長時間掛心產品使用的可靠度,車廠也難辭其咎,一間著眼長期經營的車廠企業,理應還是得端出誠意,給予眾多受影響的車主更多的包容與協助。目前MAZDA提出堪稱業界首創的引擎本體終生保固、一年免費換機油、以及後續保養機油半價等回饋方案,綜觀國內外車廠的保固賠償案例來看,的確算是誠意十足,不過。以平息民怨的角度來看,這盤牛肉來得晚了些,不免降低了消費者的接受度。
汽車是許多人一生中除房地產外,金額第二高的消費。這些消費者絕非「奧客」,相反的這些人當初都是熱愛這品牌的「鐵粉」,才願意花數十萬的代價購買該品牌的車款。因此車廠在解決問題、提出回饋方案之餘,仍要痛定思痛探究事件起因,不但不可再犯,反而要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消費者,挽回商譽。
而消費者接獲召回通知時也無須過度恐慌,買的開心行的安全是車主與業者該共同努力的目標。而車輛其實就跟人一樣,若發現問題還是建議尋求正當醫療行為,切莫隨意聽信坊間偏方,延誤了召回時程,屆時問題沒解決事小,若導致更大的災害那可就真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