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學堂】真的要暖車嗎? 為什麼寒流來車子容易發不動?
進入11月下旬,北台灣地區開始有1字頭的溫度出現,雖然整體而言仍不算寒冷,但後續可能報到的冷空氣甚至是寒流,都代表將要進入冬季用車。台灣地區雖然平地不太會遇到下雪,但冬季用車依然有不少應該要注意的事情,以下透過列點方式,提醒車主提前做好準備。
電池大敵是低溫 長時間不用車要注意
冬季用車甚至只要寒流報到,就容易出現電瓶罷工情況,主要是因為電瓶的大敵就是忽冷忽熱的環境,低溫容易影響電瓶的充放電效率。
尤其台灣有許多人的用車都以短程代步為主,有時候又不會每天用車,如果每次開車都是短程,會導致充電時間不足,用電量大於充電量,電池便會長期處於低電狀態,如果又沒有注意電池健康度,就容易出現問題。
建議除了定期檢查電池之外,如果容易長時間不使用車子,建議也可透過充電器定期保養電池,或是一周選一天讓車子好好跑一跑讓電瓶可以充電。
換季務必調整胎壓 確保輪胎維持最佳狀態
用車之前檢查胎壓,就像是我們出門之前都會穿上鞋子確認行走狀況一樣重要,而氣溫下降之後,最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胎壓下降,因為氣體在低溫下會收縮,如果愛車有裝設胎壓偵測器時,或許就會收到提醒,如果愛車沒有胎壓偵測設備,建議定期要檢查胎壓變化,每輛車子的標準胎壓都會標示於駕駛座B柱。
如果長期胎壓不足會導致輪胎的中心部位磨損過度,而胎壓過高則會使得輪胎兩側磨損過度,都會讓輪胎壽命縮短,此外,胎壓不足也會影響到輪胎抓地力表現,尤其冬季北部常遇到陰雨天氣,地面容易濕滑,更要注意輪胎及胎壓變化。
天氣冷要出門前有需要暖車嗎?
在很多長輩的印象中,可能都存在開車上路前要先「暖車」這樣的想法,事實上需要暖車動作是因為過去有化油器供油的車款,因為化油器引擎在結構上無法隨著環境變化改變其供油量,所以需要等到引擎工作溫度上升後,才能達到良好運轉效率。
但現在即便是老車,多半都已經改採噴射供油系統,原地暖車動作其實沒有必要,除了不環保以外,如果平時很少用車,長時間在原地怠速,如果還搭配吹冷氣、使用行車紀錄器等電子用品,反而會增加電瓶負擔。但要注意即便不需要暖車,但也不建議車子一啟動就習慣大腳油門,可以透過正常的低速行駛,逐步讓引擎溫度提升,讓人跟車輛都同步準備進入駕駛狀態。
擋風玻璃起霧好煩! 怎麼解決呢?
冬季開車也很容易發生擋風玻璃起霧的情況,道理其實很簡單,當室外溫度較低、車內本身溫度可能就高,駕駛人可能又打開暖氣的情況下,室外的冷空氣與車內的空氣溫差過大,加上環境濕度高,就容易造成玻璃起霧。
這時候建議可利用冷氣的除霧功能、或是將冷氣改使用外循環,如果車外沒有下雨或雨勢不大,也可以讓車窗微開讓空氣流通,就能讓霧氣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