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KIA 深厚造車工藝傳承
【聯合新聞網/記者趙惠群/專題報導】
1998年,因為慘烈的亞洲金融風暴,使得創業近50年歷史的韓國汽車廠KIA,因為過度快速擴張,而在風暴中受到重創,最後被現代汽車集團併購。不過過了20年,發生了另一場規模更大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全球車廠紛紛中箭落馬,但這回KIA卻能逆風而上2009年起銷售大好,整個品牌浴火重生,如今已是全球百大品牌之一。
全世界第五大汽車集團韓國現代起亞集團,旗下的起亞汽車(KIA)品牌實力教人驚奇,即使它的車款有不少和同集團的現代汽車車款共享資源,但KIA比起現代,更顯有朝氣,設計感更強,推究個中原因,大多數人可能不知,其實KIA的造車歷史比現代汽車更悠久,而且更具有比現代更深厚的工業製基礎與造車傳承。
就如同多數汽車公司的崛起,KIA也是以製造二輪自行車起家,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後百業凋零,一切有待振興的的年代,自行車自是重建所必需,而1950年更發生南北韓戰爭,讓戰後的經濟雪上加霜。
KIA汽車的創始人Kim Chul-Ho, 1944年他在首爾永登浦區成立了京城精密工業(Kyungsung precision industry),那是一間靠著手工專門製造自行車零件的小工廠。1952年3月,這間草創之初的小廠打造了韓國本土生產的第一輛自行車,名為「三千里」(Samchuly),而這間公司也在這年更名為起亞工業公司。
KIA的原意正是漢字中的「起亞」,最初命名是一種自我期許,也就是「崛起於亞洲」之意。事實上,當年的三千里自行車,後來也真的成為韓國最大自行車製造廠,至今在全球自行車市場仍有一定的地位,而KIA汽車今日快速成長,也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在起亞工業公司成立之後的15年,起亞一直是一間專業的自行車製造廠,直到1960年,起亞工會成立,公司在這年決定投入機車開發製造,自力研發的第一台機車C-100在1961年10月出廠,第二年KIA再推出一台廂型三輪貨卡車k360,在當年,三輪貨卡車
在亞洲許多國家都十分風行,是機車的三輪版,KIA K360正是取材自MAZDA的K360。
1971年,起亞服務公司正式成立,並且對售出的三輪貨車提供保固,這意味著KIA在品質上已有長足進步,此時KIA也憑藉著三輪車的基礎,訂定出汽車製造 的計畫。就在這一年,KIA也首度推出一台四輪廂型式貨卡車Titan。由於當年,時韓國經濟起飛,Titan受到小企業的歡迎,銷售量暴增,也鼓鼓舞了KIA走向自主研發汽車之路。
1973年,KIA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汽油引擎,並推出一台代號B-1000的 Brisa小卡,車名是葡萄牙文的「微風」之意。隔年,再推出 Brisa的房車車型,配備自主開發的1,000 cc引擎,最大馬力 62 匹,極速140公里/小時。基本上這台車是從日本MAZDA取得部分授權生產,也就是第二代的MAZDA Familia。
雖然追循MAZDA的產品路線,但Brisa有60%以上的零件是在韓國製造,包括引擎、傳動軸和變速箱等,它充分展現了KIA自主造車的驚人潛力。
1975年,起亞推出全新轎車k303,銷售狀況大好,不過當時,KIA在新車開發上,仍有許多瓶頸有待克服,得借助外國車廠經驗,1979年,KIA曾取得授權生產組裝法國Peugeot 604,以及義大利FIAT的132轎車。
1984年,KIA成立研發中心,力圖走自己的路。1986年,起亞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達成合作協定,加上MAZDA,著手設計和生產採用福特技術的Pride小型車。1987年,開發了4年的小車Pride問世,推出的第一年,外銷量就達到6萬台,隔年2月到第三年7月,單是北美地區銷售,就達到10萬輛的水準。Pride後來也曾賣到台和東南亞各國。而到1999年Pride停產之前,Pride一生200萬輛以上。
1990年代KIA大張旗鼓,全新世代車款相繼推出,並且大事擴張海內外市場,還積極成立研發中心,進人品牌的黃金年代。1990年3月,起亞公司再次改名為起亞汽車株式會社(kia motors corporation),接著亞山灣工廠竣工,相繼推出亮眼的全新世代車款,包括了Potentia、Sephia和Sportage等車款。
1992年,起亞在美國設立分公司,1993年,Sephia型房車更成功地打進歐洲市場。大抵上,KIA的1990 年代新車都融合了福特或MAZDA的資源,如Sportage是以MAZDA的Bogo共同底盤、引擎與變速箱等。走的都是低價路線,在市場頗受歡迎,但車款品質卻有待提升。
後來,KIA在北美與韓國國內市場銷售雙雙下滑,加上1996年,KIA斥資買下了英國蓮花跑車小型敞篷車Elan的生產專利權,並計畫以Elan為基礎上推出相關車型,但投資並未成功,快速擴張之餘,使得KIA營運財務更形吃緊。 1997年,因為亞洲金融危機衝擊,KIA投資的事業失去償債能力,宣告破產,進行資產清算;1998年,KIA和現代車簽訂股權轉讓協議,51%股權轉移給現代汽車。
2000年,KIA與現代汽車公司合併成為起亞/現代汽車集團,在新的資金和現代新的團隊加入之後,KIA在原有的造車基礎上,朝向年輕化與時尚化發展。1999年推出合併後第一款新車Rio(在大陸稱之為K2),走的是平民化路線,因而在北美等地銷售不錯。隨後再推出新一代Sportage,以及Optima、改款的Carnival II和Sorento等車型,使銷售逐步提升,也重振了品牌的地位。而2000年後,KIA也聯手現代汽車積極參興全球大型體育賽事,猛打年輕化品牌形象,包括組織韓國職棒球隊起亞虎隊,並贊助世足賽等大型活動。
2006年KIA當時的CEO營運長鄭宣義,也是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夢九的獨子,力邀當年以設計第一代Audi TT跑車聞名的Audi汽設計總監彼德史瑞爾(Peter Schreyer),跳槽KIA擔任設計主管,他的加入為KIA帶來全新氣象,他以虎鼻(Tiger Nose)的造型元素,為KIA新世代車款定調,創造高識別度。
在他的操刀下,KIA的新世代車款 逐一入選國際性設計大獎,像是2011年,Optima中型房車和Sportage休旅車,分別拿下Red Dot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而台灣剛上市的Morning(即歐洲市場的Picanto),曾得到2012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和iF設計大獎,而同年,Rio也得到紅點設計大獎;2013年,全新的Carens休旅車也獲選紅點大獎。
2012年全新風貌的KIA在歐洲狂銷,一舉成為德國汽車市場中進口車銷售冠軍品牌。AUDI所屬的福斯集團的總裁費迪南皮耶(Ferdinand Piech)後來在接受國際媒體採訪中曾表示,我們實在應該把史瑞爾留下來。
KIA以驚奇力量(The Power to Surprise)做為企業精神標語,得獎這件事對KIA來說似乎已是稀鬆平常之事,但KIA管理高層也意會到單靠造型設計取勝是不夠的,更需要在車型技術研發與製造品質提升雙管齊下,KIA旗下成立了所下裡研究所、專業開發中心/設計研究所、傳動研究所和商用車研究所(與現代汽車共用資源),全面提升產品新穎度與組裝品質。
2001年,KIA在美國市場一年賣出26萬多輛,主要因為KIA大膽推出10年10萬英里保固,這也是KIA用以證明自家車款生產品質可信賴度的具體作法。事實證明,KIA產品的可信賴度確實漸漸能與歐美大廠並駕齊驅。
KIA在2005年,在世界性汽車調查機構J.D.Power的汽車品質及設計滿意度(APEAL)亞太地區調查中,Sportage和Opirus (如今KIA大型房車K9的前身)兩車款同時拿下滿意度第一,在其他地區同樣名列前矛,成績不惡。
KIA汽車2013年共生產了2,827,321萬輛新車,員工33000多人,其生產基地包括位於首爾的華城工廠、首爾郊外的所下裡工廠、光州工廠,依生產車型分工,華城工廠主要生產K5、Forte、K7、Sorento R、Opirus和Borrego等車型,所下裡工廠主要生產Carnival ii和Rio,光州工廠專門生產各類商用車和中型巴士。
2013年,KIA無論是銷售營收與品牌價值都大躍進,這一年,KIA全球共賣出275萬輛,並擠進全球百大品牌的83名,比前一年進步了4名。KIA總裁鄭夢九在2011年,為KIA訂下中程發展計畫「Kia Vision 2016」,要在2016年前共推出51款新車,今年推出的全新Carnival,產品力一點也不輸歐美品牌同級車,KIA今年另有全新大型旗艦K900,以及全新GT跑車,展現KIA力拚歐洲豪華車品牌的強烈企圖心。KIA目前正按新車計畫進度一步步推進,而且KIA從2008年之後,每年都保有銷售和獲利大幅度成長。
此外,KIA也是全球50大綠色品牌排名第37名。KIA近年不斷加速推出綠能車款,以因應節能減碳的大趨勢,例如Picanto已有液態瓦斯車型,而Soule今年推出EV電動車型,另有Optima Hybrid油電複合動力車。其實,2014年初,現代和起亞聯手,在北美地區打敗了通用汽車,躍居升美國第3大油電複合動力車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