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Mazda 兼具個性與東方人文特色

Mazda MX5是最成功的經典作品,也是平民化雙座敞篷車代表作。 Mazda

【聯合新聞網/記者趙惠群/綜合報導】

走進Mazda的歷史,你或許會有一種感動,像在看一部浴火重生的時代劇。

2000年,瀕臨破產邊緣的Mazda,在美國福特資金挹注下重生,一直到今日,Mazda發揚日本的人文思維所造的車款,在車壇獨樹一格,其魅力感動許多車迷和買家,成為最具個性與東方人文特色的汽車品牌。

近年Mazda結合日本人文精神,推出一系列概念車,最後逐一落實到量產車上,像是2006年在2006年洛杉磯車展中MAZDA推出「流體」(NAGARE)概念車,最後落實在新一代Mazda 5,讓車子造型充滿風與水的流動意念,2011年Mazda推出第六世代車型,更以動物蓄勢待發的「魂動」(KODO)意念為設計主軸,2011年日內瓦車展中MAZDA首度展出「勢」(MINAGI)概念車,最後落實在量產的跨界休旅CX-5身上。

很多人或許忘了,這個當今世界第13大汽車廠Mazda,它前身其實是做熱水瓶與葡萄酒等用品的軟木瓶塞起家的,和汽車產業並無關聯,而它的創辦人是出生於廣島的松田重次郎(Jujiro Matsuda,1875-1952),是日本知名的實業家。

Mazda主要生產基地防府工廠。 Mazda
Mazda主要生產基地防府工廠。 Mazda

而在回溯Mazda創業之路,得先說明品牌的名稱由來,松田的日文發音和Mazda相同,許多以為Mazda就是松田汽車,其名來自創辦人松田重次郎,其實並非如此,據說當初Mazda命名,是取材自先知索羅亞斯德所創的索羅亞斯德教裡的神話中,那發明車輛與鐵器的文明之神Aufra Mazda,傳說祂是利用牛馬等獸拉動有輪子的載台,因而發明了車子。

Mazda創辦人松田重次郎。 Mazda
Mazda創辦人松田重次郎。 Mazda

和許多日本汽車界的巨人一樣,松田重次郎也是貧苦出生,生於廣島,是漁夫之子,14歲到大阪一間打鐵鋪當學徒,他在1906年曾發明一款名為松田式(Matsuda Type)的幫浦,後來他接手這間打鐵鋪,並改名松田幫浦合營公司。後來他被迫離開公司,化身為軍火製造商,創建松田工業(Matsuda Works),並且獲得俄國沙皇訂單,成為99式步槍供應商並因此而獲利。

1921年松田重次郎由於投資順利而致富,後來有人邀他接手當時生產人造軟木瓶塞的工廠東洋軟木工業株式會社(Toyo Cork Kogyo Co.,1920年1月成立),松田於是舉家遷回故鄉廣島,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瓶塞市場萎縮,松田先生後來將工廠轉型,關閉不獲利的瓶塞事業,而專注於機工具製造,1923年發生嚴重的東京大地震,災後重建急需交通工具,松田於模仿德國的摩托車,開發出松田摩托車,它所搭載的動力系統是東洋工廠自行研發的250西西二行程引擎。

後來軟木公司改名東洋工業株式會社,並在1931年推出了三輪貨車Mazdago,這是一種三輪車的小貨車,至今這種交通工具在南台灣某些鄉鎮還能看得到。當初生產工廠正是今天日本著名的東洋工業株式會社的前身。而這樣克難卻有十分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也開啟了Mazda汽車的輝煌歷史。

Mazda最早靠著三輪貨車起家;圖為1931年的產品。 Mazda
Mazda最早靠著三輪貨車起家;圖為1931年的產品。 Mazda

二戰期間,工廠一度變身成為步槍製造廠,1945年東洋工業因為廣島市受原子彈攻擊而受重創,機具幾乎全毀,而距離原爆點5.3公里的安藝郡府中町的工廠(即今日企業總部所在)幾乎是毫髮未損,但當時松田也捐出來供廣島的NHK電台使用。

松田先生並非戰犯也不是軍閥的共謀者,因此戰後未被起訴,反而被委任擔負廣島重建的重任。1950年重建之路,松田的東洋工業先是組織了一友棒球隊廣島鯉魚隊。

1945年12月東洋工業重啟三輪貨車的生產,並在1948年擴大生產線,而在1950年開始推出四輪貨車。後來更因為韓戰爆發,戰爭對貨車需求增加,這讓東洋工業得以再擴大產能,在1958年再推出承載量更大的四輪貨車。1960年代,東洋工業才開始投入轎車的開發製造,首輛四輪轎車是R360 Coupe跑車,它搭載了356西西雙缸後置引擎,後來也陸續推出Carol 360、Familia等車款。

經典323車系。 Mazda
經典323車系。 Mazda

1950年代Mazda在商用車市場一直大有斬獲;圖為1958年中型貨卡Romper 4x4。 Mazda
1950年代Mazda在商用車市場一直大有斬獲;圖為1958年中型貨卡Romper 4x4。 Mazda

Mazda於1960年代最早推出的第一款轎車R 360 Coupe。 Mazda
Mazda於1960年代最早推出的第一款轎車R 360 Coupe。 Mazda

1951年松田的養子松田恆次(Tsuneji Matsuda)後來接替松田成為東洋工業總裁,松田先生退居社長,並在1952年辭世,松田恆次在1979年透過福特取得東洋工業25%股權,因而得以大事擴張汽車事業部門(1996年增資到33.4%)。

Mazda R360 coupe。 Mazda
Mazda R360 coupe。 Mazda

1961年2月,東洋工業更與德國NSU車廠(今日AUDI車廠前身)簽約取得汪克爾引擎的技術,松田恆次對轉子引擎情有獨鍾,在他任內推出了許多轉子引擎量產車款,如世界首部搭載實用化轉子引擎的Cosmo Sport。Mazda至今仍是今世界上唯一研發和生產轉子引擎的汽車公司。

Mazda於1986年製造的經典車系323。 Mazda
Mazda於1986年製造的經典車系323。 Mazda

而松田恆次的兒子松田耕平(Kouhei Matsuda)在1970年接任總裁之位,在他任內,Mazda主力車型都搭載轉子引擎,包括Familia、Luce及Capella等車款。

松田重次郎的養子松田恆次。 Mazda
松田重次郎的養子松田恆次。 Mazda

與福特結盟,也分散了松田家族的股權持有,並在1984年讓東洋工業更名為Mazda汽車公司,而松田家族依然是廣島東洋鯉魚隊的主要控股。1979年,Mazda生產量已超過1千萬台,一度僅次於豐田日產,為日本第三大汽車廠,而如今MAZDA仍是日本第四大汽車廠,為世界第13大汽車廠。到2002年,Mazda累計生產量已達到3500萬台。

Mazda由於大事擴張,也曾帶來營運危機,由於轉子引擎車款開發過度,研發經費過高,也致使營運困難,加上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因此使得銷售下滑,造成營運困難,最後靠住友銀行的金援而脫困。而在1980年代,Mazda仍大事擴張事業版圖,增加多個副品牌,如經營豪華車的Eunos,小型車的Autozam,輕型車則有Ẽfini,另有專賣福特車的通路品牌Autorama。大事擴張帶來二度危機,尤其碰上日本泡沫經濟,後來重整之後,主打Mazda單一品牌,但在日本本土保留Mazda、Ẽfini、Autozam等三個通路。

有人說當初轉子引擎是拖垮Mazda的主因,其實不見得如此,正因為當年Mazda在轉子引擎上的極力研發,也讓Mazda蓄積造車工藝的實力,同時獲得福特的青睞,而不斷增資Mazda。

1960年代Mazda率先推出代號10A的轉子引擎,用於Cosmo Sport跑車之上。而後來Mazda更不斷改造轉子引擎,尤其1970年推出代號12A的轉子引擎二代機,它的轉子的容積從前代10A的491cc擴增到573cc,並且讓排氣量提升為573cc×2,具備更強悍的性能。

Cosmo是Mazda在東洋工業時代生產的最具代表性的車款。 Mazda
Cosmo是Mazda在東洋工業時代生產的最具代表性的車款。 Mazda

1967年生產的經典作品Mazda Cosmo Sport 110S。 Mazda
1967年生產的經典作品Mazda Cosmo Sport 110S。 Mazda

Mazda後來也開發不同的12A轉引擎,其中進排氣系統甚至更進行了多次改良,最後甚至研特別是結合了6PI(6 Port Induction)系統,利用氣門運作來控制進氣,以電子控制引擎管系統,自動調整怠速,並結合廢氣再循環裝置因而降低油耗和廢氣排放,並使馬力躍升,後來運用在RX-5和RX-7和RX-8等車款上,廣受市場好評。

1980年代Mazda經典作品RX-7在世界WRC拉力賽中表現出色。 Mazda
1980年代Mazda經典作品RX-7在世界WRC拉力賽中表現出色。 Mazda

而Mazda也曾以四轉子引擎的Mazda 787B賽車,在1991年度贏得利曼(Le Mans)24小時耐力賽冠軍,也是這有90年歷史的賽車唯一獲勝的日本車廠。

20年前利曼大賽轉子引擎賽車一鳴驚人。 Mazda
20年前利曼大賽轉子引擎賽車一鳴驚人。 Mazda

由於轉子引擎開發帶來嚴重虧損,後來靠著福特增資,Mazda得以重生,重整之後的Mazda在2000年起擬訂新的千年計畫,並且從2002年開始,先後推出一系列全新世代車款,包括Mazda 6 、Mazda 3、 Mazda 2 、Mazda 8、 RX-8 CX-7,還有全新世代的MX-5 Roadster。

1996年美國福特入主Mazda經營層,1999年來自福特的新任Mazda總裁Mark Fields推出Zoom-Zoom口號,強調駕駛樂趣,開發全新的SUV Tribute,以及Capella的後繼車Atenza,亦即Mazda 6,其2002年5月問世的Mazda 6,在日本上市不到兩個月賣出萬輛,後來更在歐洲市場狂銷,引起轟動。

而近年隨著節能減碳風潮興起,Mazda也在替代能源和節能技術上不斷突破,陸續推出油電複合動力、純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等新世代綠能車。

2003年因應北美Minivan風潮推出的MaZda MPVB為品牌經典車系。 Mazda
2003年因應北美Minivan風潮推出的MaZda MPVB為品牌經典車系。 Mazda

而Mazda的Logo,隨著MAZDA的起伏變革而有所變化,最初它的Logo在東洋工業年代,純粹是Mazda五個字母,掛在當年的年輪貨車上,不算是企業的識別,只是車子的標記, 1960到1970年代,化成圓圈內有M字字母,1975年之後改為立體的Mazda字樣,此字樣今年仍用在Logo下方,而到了1991年,改為橢圓形構成,內有菱形圖案,後來因與法國雷諾汽車商標太相似,菱形圖案改成近似火焰圖案的新Logo,象徵最初松田先生命名取材自索羅亞斯德拜火教的原意。後因為與福特結盟合作,Logo改為橢圓車徽,中間有M字樣,並且呈現飛翼的姿態,此一Logo一直沿用至今。

Mazda logo也經過些演變。 Mazda
Mazda logo也經過些演變。 Mazda

第一部掛上Mazda廠徽的轉子引擎車種於1967年正式發售,名為Cosmo Sport的歷史車種以排氣量達491cc×2的雙轉子引擎為動力,在高達9.4:1的壓縮比挹注下,輸出一舉挺進到110ps,並有185km/h的極速表現。本車在推出後,更曾遠赴德國與Wankel博士相會;事實上,轉子引擎在Mazda首席工程師山本健一(Kenichi Yamamoto)領導的設計小組精心改良之後,不論是運轉精緻度、馬力輸出表現與耗能狀況都已較初期產品出色許多。

Mazda經典車款

Cosmo

Cosmo是Mazda在東洋工業時代生產的最具代表性的車款,曾在1967年至1996年間生產且搭載轉子引擎的雙門跑車。歷經四個世代進化, 1972年曾停止生產,1975年復工。Mazda在1968年8月以兩台Cosmo 110參加柏林賽道的「84小時馬拉松耐久賽」,結果這兩部110S分別排名第四、五位。

Mazda轉子引擎賽車擁有光榮傳統,在1968年8月一台Cosmo 110在紐柏林賽車場的84小時耐久賽取得第4名而一鳴驚人。 Mazda
Mazda轉子引擎賽車擁有光榮傳統,在1968年8月一台Cosmo 110在紐柏林賽車場的84小時耐久賽取得第4名而一鳴驚人。 Mazda

RX-7

RX-7不僅是Mazda的經典雙門跑車,更代表了Mazda在轉子引擎的執著與努力。該車系於1978年至2002年間製造,「R」指的是轉子引擎Rotary Engine,「X」代表未來,「7」是車型代號。第一代RX-7於1978年3月推出,為RX-3後繼車,稱之為「Savanna RX-7」,RX-3在日本稱為Savanna。第二代於1991年推出,在日本稱之為「Ẽfini RX-7」。1997年10月不再使用Ẽfini副牌,統稱之為RX-7。由於無法通過日本汽車廢氣排放的環保法規,於2002年8月停產。

Mazda最具代表性車款RX-7歷代車型。 Mazda
Mazda最具代表性車款RX-7歷代車型。 Mazda

RX7為Mazda賽車運動寫下讓人津津樂道的篇章,1979年起Mazda RX-7投身美國國際賽車運動協會IMSA舉辦的GTU系列賽,並在比賽中奪冠,此後RX-7連續七年於此比賽中得到第一名。1982年起,RX-7連續十年在GTO系列賽稱霸。

MX-5

 

MX-5 Roadster總是被車迷被視為Mazda最經典的車款,在歐洲及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稱為MX-5,北美則加上Miata的副車名,在日本稱為Eunos Roadster,這是Mazda的平民化雙座敞篷跑車,在1989年2月10日舉辦的芝加哥車展首發,代號「NA6C」,當年全球市場競相追求大車格,但MX-5小巧而且採用1.6升直四小引擎,卻有充沛的動力,尤其它的低風阻Cd值0.38,懸吊前後採雙A臂獨立懸吊,運動性能極佳,因而大受北美等市場歡迎,如今MX-5已進化到第三代。

RX-8

Mazda近年最具代表性的轉子引擎車款,1989年展開「鼬鼠計劃」的新世代研發,亦即RX-8研發,1995年在東京車展先推出它的概念車RX-01,兩年後推出量產車RX-8。RX-8採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配備代號13B-MSP Renesis(multi side por)雙轉子引擎,它其實是以二代RX-7的13B型引擎為基礎而加以改造,將原引擎排氣埠移到燃燒室的側面,既提升引擎動力,也改善油耗,除了引擎,它的車門採對開式,並有四個車門,都是RX-8獨行特立之處。由於後來它無法通過新的環保法規,因而在2012年宣布停產。

Mazda 2

Mazda在1996年推的小型掀背房車,在日本稱之為Demio,部分市場稱為Mazda 121,當年正是Mazda為化解營運危機而推出經濟實用的小型掀背車,它比一般掀背車有更挑高的車頂,因而具備高度實用性,迄今已推出三代車型,共賣出89萬2000輛,它的熱銷的確解救了Mazda在上一世紀末的營運危機。

Mazda 3

這是Mazda當代最暢銷的車款,日本本地稱為Axela,2003年第一代車型問世,它也是Mazda的全球戰略車款,與福特Focus和Volvo的S40共用底盤,是Mazda的Famila房車的後繼車。迄今進化到第三代,並且已銷售超過300萬台以上。

Mazda 5

1995年問世的Mazda 5,當時名為Premacy, 是一台結合Minivan轎式休旅概念的小型休旅,可搭載5到7人。豐富多元的空間變化,是它最大特色,如今進化到第三代,而日本Mazda也開發了Mazda 5的新能源車型Mazda 5 Hydrogen RE Hybrid氫氣混合動力車型。

Mazda 6

Mazda 6是Mazda在2000年改造體質之後,最成功的中大型房車,它於2002年推出,有四門房車與五門旅行車,日本市場稱為Atenza,其實它正是Mazda 626Capella/Cronos的後繼,它也是Mazda祭出Zoom-Zoom口號的第一款車,去年推出第三代車型。

Mazda 8

1988年因應北美市場Minivan多功能車休旅車的流行風潮與市場需求, Mazda開發大七人座的Mazda MPV,它是一種最多可承載8人的多功能轎式休旅車,也是Mazda最經典的作品。至今已推出三代車型,而從第三代起,車名也改為Mazda 8。

CX-5

CX-5是Mazda在2012年推出的五人座跨界休旅車,亦是原來Tribute的後繼車。CX指的正是Cross over跨界休旅,它結合了Mazda最新的節能環保技術SKYACTIV,從引擎、底盤、傳動系統、乃至於車身結構,極力輕量化和小型化,並提升動力效益,降低汙染排放。

CX-7/CX-9

CX-7於2006推出,是Mazda旗下最新的中型跨界休旅車,可乘坐五人,而CX-9則是在2007年推出,為七人座大型跨界休旅車,兩車款今日皆為Mazda休旅車的主力。

2007年推出五人座中型跨界休旅車Mazda CX7。 Mazda
2007年推出五人座中型跨界休旅車Mazda CX7。 Mazda

Mazda CX9的logo。 Mazda
Mazda CX9的logo。 Mazda

Mazda大型七人座跨界休旅車CX-9。 Mazda
Mazda大型七人座跨界休旅車CX-9。 Mazda

Mazda

MAZDA攜手台灣王牌火球投手徐若熙 推出MAZDA3/CX-30 ACE EDITION車型

MAZDA攜手台灣王牌火球投手徐若熙 推出MAZDA3/CX-30 ACE EDITION車型

Mazda6正式告別澳州市場!後繼車依舊遙遙無期

Mazda6正式告別澳州市場!後繼車依舊遙遙無期

 MAZDA開春表現佳!二月入主指定車型 享5年高額0利率和5年原廠保固

MAZDA開春表現佳!二月入主指定車型 享5年高額0利率和5年原廠保固

延伸閱讀

車市3月板塊挪移 雙B買氣沖天LEXUS獨憔悴

車市3月板塊挪移 雙B買氣沖天LEXUS獨憔悴

美電動車市場 折扣戰開打

美電動車市場 折扣戰開打

年底台北新車大展最後衝刺  今年總銷量將破44萬台

年底台北新車大展最後衝刺 今年總銷量將破44萬台

2014年巴黎車展將揭幕 主打行動數位與節能

2014年巴黎車展將揭幕 主打行動數位與節能

最新文章

EV3、小改款Tucson都要來了!Hyundai、Kia 2025年台灣新車導入計畫搶先公開

EV3、小改款Tucson都要來了!Hyundai、Kia 2025年台灣新車導入計畫搶先公開

和泰汽車預估今年車市達45萬 將導入硬派越野Land Cruiser 250

和泰汽車預估今年車市達45萬 將導入硬派越野Land Cruiser 250

潮水退了?Mercedes-Benz承認C63捨棄八缸引擎後確實流失了客戶!

潮水退了?Mercedes-Benz承認C63捨棄八缸引擎後確實流失了客戶!

【回顧展望系列】銷售王者TOYOTA新年動態 大改款RAV4及全新純電車將登台

【回顧展望系列】銷售王者TOYOTA新年動態 大改款RAV4及全新純電車將登台

你相信嗎?! 屏東內埔年節汽車頭獎得主竟與去年同一人

你相信嗎?! 屏東內埔年節汽車頭獎得主竟與去年同一人

想買新車快來看 今年話題新車懶人包(純電車篇)

想買新車快來看 今年話題新車懶人包(純電車篇)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Nissan Skyline的未來:一段傳奇是否走向終章?

Nissan Skyline的未來:一段傳奇是否走向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