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不是絕對!Honda持續為新世代油電車研發新燃油引擎

Honda提供

有別今年稍早宣布已停止在內燃機引擎上投入資金的Nissan日產汽車,Toyota、Subaru和Mazda承諾將持續投資新開發內燃機動力科技,而Honda最近也表示將開發新型汽油引擎,並專注於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

Honda提供
Honda提供

Honda團隊正在開發能展現出最高的燃燒效率的全新1.5與2.0升缸內直噴阿特金森循環四缸引擎,與現役1.5升hybrid動力系統相比,新世代動力系統可將引擎高效的轉速範圍擴大40%以上,並透過縮小前驅動力系統體積來減輕重量。

新hybrid動力系統將擁有足夠的空氣來完全燃燒所有燃料,以提高能量輸出並最大成度地減少有害污染物。Honda表示,新hybrid動力系統的開發是為了對應世界許多地區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法規。

Honda提供
Honda提供

發佈一系列新hybrid油電混合動力引擎的同時,Honda也透露了有關下一代中型底盤平台的消息。新世代Honda油電動力車型預計將透過簡化車體結構的方式(減重90公斤),達到比目前該級距hybrid車型油耗少10%以上的目標。

Honda提供
Honda提供

透過在車型之間共享更多硬體的方式,Honda預計於2027年推出的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生產成本能比2018年推出的同類車型降低一半,其中一些部分電能動力車將配備電動四輪驅動系統。為了最大程度提高通用性,Honda希望搭載新世代中型平台車輛之間能共享60%以上的零件,但這些成本削減措施是否會反應到售價上還有待觀察。

Honda計畫於本世紀末每年販售130萬輛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而下一個目標是到2040年僅提供電池和燃料電池電動車,接著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願景。

Honda

氫燃料動力Honda CR-V e:FVEC將締造Pike Peak派克峰新紀錄!

氫燃料動力Honda CR-V e:FVEC將締造Pike Peak派克峰新紀錄!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延伸閱讀

Mansory攜手潮流藝術家 地產大亨主題敞篷 G-Class 竟然超帥

Mansory攜手潮流藝術家 地產大亨主題敞篷 G-Class 竟然超帥

EV6、EV9銷量雪崩式下滑無礙!Kia燃油房車雙雄前五月銷售已近10萬輛

EV6、EV9銷量雪崩式下滑無礙!Kia燃油房車雙雄前五月銷售已近10萬輛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