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擼」無敵!Toyota Supra北美市場受眾多半選擇手排車型!

圖/Toyota US

時光回溯至 2023 年,Toyota 首次在北美市場為 Supra 增列手排車型,這項操作也確實加強了當地市場的整體吸引度,銷售總量佔全車系的 43%,發展至今,Toyota 北美分公司甚至宣稱比例已經破半,達到 65% 水位,證明手排車型對這類受眾而言,仍是相當有指標性的標的。

圖/Toyota US
圖/Toyota US

或許是連帶關係,同樣隸屬 GR 系列族譜的 GR86,2024 年總計售出 11,426 輛當中,有 53% 同樣為手排車型。

圖/Toyota US
圖/Toyota US

但不管如何,Supra 面臨停產已經是不可逆的命運,品牌在前些日子,針對日本、歐洲市場推出 Final Edition,除了針對動力、懸吊阻尼進行強化改進,該車型也僅供應六速手排變速箱。雖然沒有明說,但市場的反應普遍認為這將是 Supra 的最終告別作,至於美國市場的未來到底為何,讓人著實好奇。

圖/Toyota US
圖/Toyota US

去年,Supra 於北美市場總計售出 2,615 輛,其中手排車型約為 1,700 輛;同步知悉,搭載自排的四缸渦輪版本也早在去年便取消供應販售。

Supra

Toyota GR Supra最終版登場 歐洲與日本專屬車型曝光

Toyota GR Supra最終版登場 歐洲與日本專屬車型曝光

市場需求依舊強勁,BMW將繼續生產Z4!

市場需求依舊強勁,BMW將繼續生產Z4!

時間空窗不會太久!Toyota次世代Supra蓄勢待發!

時間空窗不會太久!Toyota次世代Supra蓄勢待發!

延伸閱讀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提升純電續航里程不好嗎?Toyota與Hyundai認為PHEV的電池不需再加大了!

提升純電續航里程不好嗎?Toyota與Hyundai認為PHEV的電池不需再加大了!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 2025統規賽 第二站圓滿落幕賽道湧現近兩千名觀眾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 2025統規賽 第二站圓滿落幕賽道湧現近兩千名觀眾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Audi、Volvo排名末班車是怎麼回事?J.D.Power釋出新車品質評估報告!

Audi、Volvo排名末班車是怎麼回事?J.D.Power釋出新車品質評估報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Toyota 迷你 Land Cruiser 有望明年春季登場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