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原廠5代 VS. 4代改裝Toyota Supra! 賽道單圈誰比較快?

裁自Top Gear影片

自從五代(MK5)Toyota Supra於2019年發表之後,人們就不斷拿它與前一代的經典四代車型做比較。有別於過去大多數的直線加速之戰,英國Top Gear這次在自家賽道舉辦了新舊Supra的單圈比賽。

經典四代(MK4)與五代(MK5)Toyota Supra都搭載了3.0升雙渦輪增壓直列6缸汽油引擎,1,495公斤重的新世代Supra擁有335匹最大馬力與50.88公斤米巔峰值扭力。而1,585公斤重的MK4車型的引擎經過改裝升級後,可爆發出520匹最大馬力與65.16公斤米巔峰值扭力。新Supra配置了8速自排變速箱,而前一代Supra則搭載了頗有年紀的4速自排變速箱系統。

裁自Top Gear影片
裁自Top Gear影片

這表示四代(MK4)Toyota Supra雖然多了90公斤,但引擎動力比MK5車型多185匹馬力與14.28公斤米。新世代Supra無論在傳動系統、車體結構或是懸吊系統的技術都比前一代車型先進不少,因此這場比賽的輸贏還真的很難預測。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因為兩台車應該都要維持原廠的設定狀態。但原廠設定MK4 Supra絕對不是新Supra的對手。

裁自Top Gear影片
裁自Top Gear影片

在Top Gear御用車手Stig分別駕駛兩個世代Toyota Supra完成單圈紀錄之後,我們發現四代(MK4)Toyota Supra額外的動力還不足以讓它超越後繼車型。五代(MK5)Toyota Supra最終以10.1秒的差距,大勝經典四代(MK4)Supra。

Supra

手排控看過來!2025在美國仍然可以買到的22款手排車型都在這

手排控看過來!2025在美國仍然可以買到的22款手排車型都在這

2024年銷量最低的Toyota車型竟不是Mirai氫燃料車!

2024年銷量最低的Toyota車型竟不是Mirai氫燃料車!

出了手排還真的買了!美規BMW Z4手排車型銷量大幅領先

出了手排還真的買了!美規BMW Z4手排車型銷量大幅領先

延伸閱讀

Toyota將推出三款新電動車 pick-up車款也在其中!

Toyota將推出三款新電動車 pick-up車款也在其中!

增強細節提升吸引力!2025年式歐規Toyota Corolla小改款上市

增強細節提升吸引力!2025年式歐規Toyota Corolla小改款上市

Toyota bZ4X/Lexus RZ進行中期改款工程,動力操駕同步升級!

Toyota bZ4X/Lexus RZ進行中期改款工程,動力操駕同步升級!

Toyota bZ3X中國預售開跑 60分鐘內獲得1萬份訂單!

Toyota bZ3X中國預售開跑 60分鐘內獲得1萬份訂單!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