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 Car究竟會與誰合作? 彭博:鴻海、Magna是兩大競爭者
彭博資訊報導,隨著蘋果規劃進軍汽車市場,而且在與一些知名汽車廠協商陷入僵局之後,它可能會採取和過往推出新產品類似的策略,與代工業者合作,而鴻海、加拿大汽車零件大廠麥格納(Magna)正是兩大競爭者。
報導指出,蘋果公司要生產汽車主要有三大選擇,一是與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二是建立自己的製造廠,第三則是與鴻海或Magna等代工業者合作。
然而,蘋果在與現代汽車等汽車製造商的協商並不順利。如果蘋果與車廠合作,蘋果會開發車用自駕系統、自行設計內裝與外觀,只把最後組裝生產部分留給合作車廠,而這代表合作車廠必須放棄自己的品牌,淪為一家新競爭同業的合約代工業者。
一名在蘋果和特斯拉長期擔任經理的人士指出,這就像蘋果公司委託智慧手機競爭同業三星電子生產iPhone,是很痛苦的。他說,蘋果想挑戰汽車生產的原理,包括椅子如何生產、車身的外觀等,但是,傳統車廠可能不願意協助一個可能帶來顛覆的競爭者。
確實,蘋果和多家車廠的協商近月來已經停滯,包括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證實與蘋果的談判破局,蘋果自駕車團隊與法拉利代表去年協商後,似乎沒有出現進展。日產汽車2月也說沒有參與蘋果的協商。
彭博資訊報導說,蘋果為了「利潤」,將不會自建工廠自行生產汽車。此外,蘋果公司有一套推出新產品的習慣做法,也就是自行設計、把零件委外生產,並且讓代工業者生產以銷售。
高盛分析師在近期報告中表示,汽車產業的利潤比蘋果當前的模式還低。CarLab顧問公司總裁Eric Noble則表示,蘋果更可能找代工業者生產汽車,因為這是蘋果習慣的商業模式,他認為,蘋果若與現有車廠合作,將出現「權力爭奪」情況,因為雙邊都習慣緊緊掌控他們的供應鏈。
彭博資訊引述產業人士的說法,這也是鴻海與Magna現在會是爭搶蘋果汽車代工合約兩大黑馬的原因。
早已是iPhone組裝業者的鴻海,在去年10月推出電動車底盤和軟體平台,上月又宣布將為新創公司Fisker組裝電動車,組裝量為每年超過25萬輛。
一名參與生產業務的蘋果員工透露,鴻海習慣讓讓蘋果工程師指導怎麼做,而且鴻海的工廠也已充滿蘋果所設計的設備。
至於Magna和蘋果公司也有歷史淵源。當蘋果五年前設定跨足汽車領域的路線時,雙方曾討論過合作生產蘋果車。此外,Magna的優勢在於擁有更多生產汽車的晶片,包括為BMW、戴姆勒和Jaguar Land Rover生產高級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