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節省15億美元人力成本 Daimler集團計劃裁員數千人 

賓士母公司Daimler集團計畫裁員。 摘自Mercedes-Benz

德國戴姆勒集團計劃全球裁員數千人,以重振因大舉投資轉型至電動車、自駕車而萎縮的利潤率,加入BMW汽車、福斯集團旗下Audi汽車刪減成本的行列。

製造賓士汽車的戴姆勒集團29日聲明說,將在2022年底前完成裁員,為刪減14億歐元(15億美元)人力支出計畫的一環。戴姆勒將跨大提早退休方案,並提供自願離職計畫,以減少德國的行政職人員。戴姆勒也預計減少管理職一成人手。

戴姆勒並未明確指出總裁員人數,但表示到2029年前不能強迫裁員的勞資協議,依然有效。戴姆勒將提供員工降低每周工時的選項,而多數擔任行政職的臨時工,合約到期後則不再續約。

Mercedes-Benz GLB。 摘自Mercedes-Benz
Mercedes-Benz GLB。 摘自Mercedes-Benz

戴姆勒工會表示,現行的團體協議不受本裁員計畫影響,明年仍會如預定加薪。

Audi汽車及BMW汽車本周與工會會談後,也公布裁員計畫。Audi預計在德國裁減多達9,500個職位、或總人力約15%,以將獲利提高60億歐元。BMW則與勞工協議,將刪減德國員工的紅利。

戴姆勒集團公布裁員計畫,以節省人力成本。
戴姆勒集團公布裁員計畫,以節省人力成本。

Mercedes-Benz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樂高首度攜手F1迎開季!飆速「拼」戰活動席捲台北 1:1樂高 F1 賓士賽車重返信義區

樂高首度攜手F1迎開季!飆速「拼」戰活動席捲台北 1:1樂高 F1 賓士賽車重返信義區

數位奢華再進化!台灣賓士 25/25 年式 E-Class、S-Class 豪華升級配備更新

數位奢華再進化!台灣賓士 25/25 年式 E-Class、S-Class 豪華升級配備更新

延伸閱讀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樂高首度攜手F1迎開季!飆速「拼」戰活動席捲台北 1:1樂高 F1 賓士賽車重返信義區

樂高首度攜手F1迎開季!飆速「拼」戰活動席捲台北 1:1樂高 F1 賓士賽車重返信義區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全面進化!台灣賓士 推出25/25 年式 GLC 與 C-Class擁三大升級亮點

全面進化!台灣賓士 推出25/25 年式 GLC 與 C-Class擁三大升級亮點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