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車市陷寒冬 為何Toyota和Honda沒有被擊倒?
大陸汽車市場去年遭遇自1990年代以來銷量首次下滑,車市深陷寒冬,今年會更慘,但奇蹟的市,唯有豐田、本田沒有被寒流擊倒。
今年車市依舊寒風瑟肅,以4月銷售成績來看,汽車銷售持續下滑17.8%,唯獨豐田和本田分別上漲了19.9%和24%。而且今年前4個月銷量,豐田和本田在大陸4家合資公司中,有3家都取得了超過10%的銷量增長。
為什麼豐田和本田能抗跌?第一財經報導,豐田和本田有一項是中國汽車公司難以企及的能力,就是全球化。中國汽車號稱走向全球化,但實際上幾乎都仰賴中國市場。以龍頭車企大眾汽車來看,全球50%的銷量來自於中國,這意味著中國銷量一旦失守,大眾汽車整體業務將會大受影響。
但類似的情況則不會發生在豐田,豐田在日本、美國、中國、歐洲的銷量分佈比較均衡,其銷量規模最大的海外市場美國,占全球總量的比例為20%,中國、歐洲的占比分別約為15%。
豐田進軍中國市場以往被批評是過度保守的產品投放和產能擴張策略,導致它錯過了中國車市爆發式增長的最佳擴張的黃金時期。但事實上,也因為沒有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戰略,當市場下滑時,它們的韌性和穩健得以逆勢而上,分散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本田建立的產銷聯動型生產體制。東風本田在中國只建成了兩座整車工廠,合計產能51.2萬輛。但是在車市及轉向下的2018年,東風本田批售量超72萬輛,產能利用率超過130%,經營品質可想而知。
由於產能全靠柔性提高,在市場不景氣時,工廠調低產能也不會致使設備閒置、裁員等,避免生產製造和銷售體系出現失調。這也是預防危機的一種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