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更強化! 2017 Toyota Prius C小改款吸睛登場

Toyota提供

Toyota旗下車身尺碼最小的Hybrid油電混合車Prius C,在2011年首度亮相後,經過一些改款與變革,近日北美市場再推出小改款Prius C,不但外觀上做了調整、變得更豐富動感,最大重點是安全系統的提升,對駕乘者的行車安全更安心。

擁有新外貌的Prius C,在頭燈與尾燈都做了修飾,水箱罩部分仍保留六角形水箱護罩,霧燈周圍增添黑色飾板,後保桿與尾翼也有類似的設計元素,車側的輪廓與線條更具侵略感。另外此次小改款的所有車型都標配鋁製輪圈,而不是僅限於頂級車型。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安全系統的提升是這次小改款Prius C的重點,全車型都標配Toyota Safety Sense-C安全系統,包括:防撞煞車輔助系統可在時速137km/h內作動,當系統感應到有碰撞危險時,會幫助車速降低31km/h;另外還有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以及可偵測切換的自動遠光燈系統,讓行車視線更佳。

動力部分,仍舊搭載1.5升四缸Atkinson循環引擎,可輸出73匹最大馬力、11.3kgm峰值扭力,搭配電動馬達的綜效動力輸出為99匹。在純電動模式下,最高速可達40km/h,平均油耗約19.3km/l。

Toyota希望藉由此次小改款Prius C 更提振美國市場的銷售,去年美國市場的Prius C 銷量下降了47%,達到約20,000輛。2013年美國Prius C銷量達到近42000輛的高點。

Toyota提供
Toyota提供

小改款

日規小改款Toyota Corolla Cross正式發表!導入全新熱血GR Sport車型

日規小改款Toyota Corolla Cross正式發表!導入全新熱血GR Sport車型

Kia Sportage歐規小改款突襲登場!台灣今年底前能否見客?

Kia Sportage歐規小改款突襲登場!台灣今年底前能否見客?

Tucson L勇奪5月國產中大型休旅車銷售冠軍!Hyundai五月市佔率創今年新高

Tucson L勇奪5月國產中大型休旅車銷售冠軍!Hyundai五月市佔率創今年新高

延伸閱讀

全新Toyota與Lexus電動車將進軍美國市場!大型純電休旅要來了

全新Toyota與Lexus電動車將進軍美國市場!大型純電休旅要來了

預見電動車發展停滯 Toyota將持續大力推行插電式油電車款

預見電動車發展停滯 Toyota將持續大力推行插電式油電車款

HKS推出Toyota GR Yaris專屬Type-S Gen2空力套件

HKS推出Toyota GR Yaris專屬Type-S Gen2空力套件

市場需求依舊強勁,BMW將繼續生產Z4!

市場需求依舊強勁,BMW將繼續生產Z4!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