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Prius Prime登場 3小時內快速充飽電

全新Prius Prime插電式Hybrid車型,外觀造型相當年輕動感。 摘自Toyota.com

喜愛Toyota Hybrid車款的車迷,對於品牌旗下Prius車系肯定不陌生,此車型也是原廠首部採用油電混合動力的量產車款,不論國內外均擁有許多的消費者入主。然而,日前國內也甫推出全新Prius改款車型,其帥氣的外型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原廠對於環保能源的動力研發不止於此,近日更於紐約車展上亮相全新Prius Prime插電式Hybrid車型,要搶佔更多Hybrid市場。

這部名為Prius Prime的車型,外觀造型與Prius同樣有著相當犀利的線條設計,不過在外觀造型上,仍有極大的差別,如車頭保險桿的造型更為動感,且LED頭燈組也採用更細長的造型配置,搭配左右下氣壩兩道LED日行燈組,使整體外形充滿濃濃的科技風味,而車側部分,原廠設計師則維持Prius現有的曲線設計,有著相當流線的視覺感受。

車艙大抵維持Prius現有格局配置,其中最大差別僅在於中控台上11.6吋的大型觸控螢幕。 摘自Toyota.com
車艙大抵維持Prius現有格局配置,其中最大差別僅在於中控台上11.6吋的大型觸控螢幕。 摘自Toyota.com

車尾方面,原廠同樣加入極大心血,設計出與Prius截然不同的風貌,其中最大亮點在於一體式LED尾燈組,隨著車尾曲線鋪陳,營造相當動感的尾燈造型,而後保桿兩側則導入後霧燈與倒車燈設計。至於車艙部分,原廠則大抵維持Prius現有的格局配置,其中最大差別僅在於中控台上11.6吋的大型觸控螢幕,可控制車內相關系統與功能,增添科技感。

Prius Prime在純電動模式下,可行時里程約35.4公里。 摘自Toyota.com
Prius Prime在純電動模式下,可行時里程約35.4公里。 摘自Toyota.com

除了外觀上的改變,Prius Prime最大特色就在於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車型方面與上一代Prius Plug-in Hybrid相較,車高與底盤高度分別降低了15.2mm及25.4mm,而車長則增加了61mm。在節能表現部分,全新Prius Prime在純電動模式下,可行時里程約35.4公里,且最高時速可達135km/h,整體平均油耗約為42.8km/L,若將油箱加滿搭配8.8kWh的電池模組,更可擁有965公里以上的續航力,表現相當出色。

一旦電池耗盡,車主也可使用家用電源進行充電,充電時間僅需5.5小時。 摘自Toyota.com
一旦電池耗盡,車主也可使用家用電源進行充電,充電時間僅需5.5小時。 摘自Toyota.com

此外,Toyota原廠表示一旦電池耗盡,車主也可使用家用電源進行充電,充電時間僅需5.5小時,若使用240V電壓充電,更可縮短一半時間,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目前原廠預計於今年秋季開始於國外正式販售。

車訊最前線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