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 GT不只兇猛 還很聰明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旗下的超級跑車Ford GT受到世人注目,尤其647hp的動力,讓人不可忽視,而Ford表示Ford GT比大多數的人想得都還要先進。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根據外媒報導,Ford GT裝了50個不同的感知器,每小時產生驚人的數據量高達100GB,相當於25,000首mp3歌曲,這些數據包括了踏板位置到空氣濕度等等的一切,這些數據由25個車載電腦系統進行處理,其中包含約1000萬個不同的軟體代碼,可以比擬一架戰鬥機。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補充,與Lockheed Martin F-35 Lightning II相比,Ford GT的代碼更多,可以讓Ford GT每秒分析300MB的數據。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賽車部門全球總監Dave Pericak表示,Ford GT尖端的車載電腦計算系統,與賽車的核心架構相輔相成通力合作,提供多功性和靈活性,並且提升性能,透過不斷的監測車輛的負荷與環境,並將結果輸入至電腦,讓Ford GT以時速180英里行駛時,仍像時速18英里一樣穩定。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除此之外,Ford還希望1000名Ford GT車主都能享有舒適空間,SYNC3訊息娛樂系統,駕駛座下方還有一個隱藏的儲物箱,中控臺也有可伸縮的杯架,讓Ford GT這輛超跑也很近人。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GT。圖/Ford提供

Ford

想買到全新Ford四門轎車嗎?中東與中國限定!

想買到全新Ford四門轎車嗎?中東與中國限定!

Ford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拯救其搖搖欲墜的歐洲市場

Ford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拯救其搖搖欲墜的歐洲市場

野馬光環消失?Ford Mustang在美銷量暴跌 該如何是好!

野馬光環消失?Ford Mustang在美銷量暴跌 該如何是好!

延伸閱讀

想買到全新Ford四門轎車嗎?中東與中國限定!

想買到全新Ford四門轎車嗎?中東與中國限定!

Ford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拯救其搖搖欲墜的歐洲市場

Ford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拯救其搖搖欲墜的歐洲市場

拿下權威安全肯定就一定暢銷? 看看美國銷售排行榜就知道未必

拿下權威安全肯定就一定暢銷? 看看美國銷售排行榜就知道未必

樂高首度攜手F1迎開季!飆速「拼」戰活動席捲台北 1:1樂高 F1 賓士賽車重返信義區

樂高首度攜手F1迎開季!飆速「拼」戰活動席捲台北 1:1樂高 F1 賓士賽車重返信義區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變胖被人嫌?BMW表示沒有預料到M5會因為車重而廣受議論!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Maserati在2024年銷量暴跌 究竟發生什麼事?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休旅車至上?Volvo以後不打算賣旅行車了!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美國最大汽車出口商竟不是Ford、特斯拉等本土品牌!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設計總監:大螢幕只是起點 工藝精緻度加上極致體驗才是豪華定義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Mercedes-Benz CLA 劃世代登場 五大亮點預告電動移動新紀元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

Ford Focus將於年底告別歐洲市場 台灣市場接下來怎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