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汽機車總量突破204萬輛 成長率為六都之冠
桃園市汽、機車數量逐年增加,成長率高居六都之冠,也隨之引來交通壅塞、停車位不足等怨言,市府交通局長劉慶豐說,桃園公共運輸系統遠不及台北,汽機車相對便利性高,交通局努力建置公有停車場,正規畫、興建14處停車場可提供4200格停車位,另也持續推動汽、機車格付費機制,以提升周轉率,以及推廣共享與綠色運具。
桃園人口成長,連帶汽機車登記數量大幅成長,市府主計處統計,今年5月底桃園市機動車輛登記數達204萬8638輛,較104年底成長20萬7448輛、11.1%,其中汽車80萬輛,比2015年要多9.7%,機車124萬輛也比2015年大增12.3%,電動機車因市府近年補助力道大,更暴增845.6%;桃園汽、機車成長率與其他五都相比,也居六都之冠。
不過,桃園市現有路邊汽車格2萬1807席、機車停車格4萬4502席,加上公有路外停車場125場的汽車格1萬3920席、機車格6172席,公有的汽、機車格總共不到10萬席,又以桃園、中壢鬧區路段的停車位時常「一位難求」。
桃園汽機車數量大增,相對加劇地方交通負擔,劉慶豐坦言,年輕人進入大學,「一旦買了機車就很難回頭」,因為機車成本低、機動性高,在桃園普遍停車不收費,停車格周轉率很低,有些車站周邊車格,可能1天只周轉1次,今年交通局先就宮廟、商業大樓周圍推動付費機車格,普遍成效不錯,不少里長都樂見其成,認同擴大推動。
另也積極布建汽車公有停車空間,桃園市已向中央申請補助21處停車場工程案,已有14案獲核定,核定補助金額達18億9400萬元,其中桃園區文昌公園地下停車場、中壢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進度較快,可望今年第3季啟用,紓解都會區停車壓力。
劉慶豐也提到,自己家住台北,以前巷弄停車不收費,不少居民將路邊車格當自家停車位,「常見2輛車輪流占位」,但自從啟動收費後,周轉率大增,雖然桃園距離此收費模式仍有很大段路要走,但仍會持續與地方溝通、逐步建置,也讓更多民眾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