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是塞車元凶? 警方駁:因為他們習慣開快車
近來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全面廢止區間測速,指它沒有減少事故,反是造成壅塞的元凶。行政院日前找提案人、學者、警方、交通部及民眾開協作會議討論,提出數據及現場執法人員的證詞,認為它不會造成塞車,且區間測速執法大幅減少車禍,有存在必要。
提案人說,在台南內門的182縣道、新北的北宜公路自從有了區間測速開始塞車,事故沒有減少。不過依警政署提供數據,北宜公路每天平均違規件數從區間測速執法前的226.4件,減少為1.5件,每個月交通事故從平均3.27件降至1.64件,降幅五成。
新北交通大隊執法組長黃世華說,北宜吸引很多重機競速、壓車,造成嚴重事故及死傷,之前裝很多固定式測速照相,效果不如預期。新北交通大隊分隊長吳坤霖指出,有人覺得塞車,其實是因為這些人習慣開快車。調出特定路段的監視器及行車速率分布圖可以看出,車流沒有明顯下降。
警方表示,北宜公路假日的時候有大型重機練車等出遊潮,但平日不塞,提案人恐怕是遇到原本車多會壅塞的時段;至於182縣道,警方指該路段車輛不多,沒有壅塞情形。
新北交大中和分隊員警吳宗翰說,一有交通事故就會嚴重塞車,減少事故率反而減少塞車。他在台64線執勤,現場攔查很危險,有了科技設備舉發,減少追逐違規駕駛的風險。
警察大學教授曾平毅指出,區間執法不會降低車流率造或壅塞,反而因為速差降低了,可改善車流行進。另一名警大教授周文生也有相同看法。
周文生舉全台第一個採用區間測速的萬里隧道為例,2018年7月正式執法,8月的違規車輛比率大幅減少94.3%;比較執法前後的事故,2018年1月至4月隧道內發生7件交通事故,5月起設置告示牌宣導,5至8月僅有1件車禍。
交通部道安會組長徐台生轉述,在警方拿出違規肇事數據後,會中多數支持維持區間測速,因為在車輛幾乎等速的情況下,不易發生擦撞、甚至對撞,警察又不必冒險執法。提案人會中提及速限太低,徐台生說,「有人覺得附近沒有人車,為何要用速限匡住」,事實上附近居民怕噪音及危險,但在地民眾不見得有能力替自己在公眾網路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