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高溫不但殺人毀環境,雪隧也因它短命 學者籲大體檢
雪隧一年故障車有1100件,今年3月1日起,高公局調漲雪隧內故障車輛拖救費,希望「以價制障」,為什麼車子在別的地方開沒事,進雪隧就爆胎,水箱破掉拋錨?保修廠老闆李順益認為雪隧高溫是觸媒,學者李克聰憂心,明年蘇花改全線通車,雪隧車流量肯定更大,雪隧要有降溫計畫啟動機制。
雪山隧道長達12.9公里,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雙孔隧道群,也是全球排名第9長的隧道,已退休的高速公路局副總工程司李宏徹說,他在雪隧設計時就預警會有高溫問題。
國外公路長隧道都是在寒帶,半年以上在下雪,會把隧道冷卻,但台灣冬天還是二十幾度,隧道溫度會一直累積,機電設備要求越來越多,也增加熱的負擔。假日塞車,入隧道後引擎溫度高,排氣及上坡熱氣累積,北上線溫度飆破46度,汽車拋錨事件顯較南下線高出許多。
他曾提出水霧降溫法,2012 年 7 月開始測試,有效果但成本貴,日本東京都有一位教授,帶人來看水霧降溫實驗,回去第二年,日本人就在長隧道裝了降溫設備,他又提出一個方案,把穿過雪隧地層,水溫約介於18到20度的地下水,引流到隧道上方降溫。
高公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機料及保養廠廠長馮張斌說,從99年觀察到現在,雪隧夏季平均溫度在40到43度,北口末端爬坡造成空氣加溫,曾瞬間飆到45到48度,這些年來雪隧高溫狀況很穩定。
故障車輛分散,並不是集中在最熱的北口,大部分是缺水缺油拋錨,是車子本身問題,和雪隧高溫沒有很直接關係,水霧降溫實驗計畫106年6月決定暫停,暫不投資經費。
但礁溪保修廠老闆李順益說,車子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發生問題,幾年前他曾搶救一輛在雪隧北口水箱破掉拋錨的車子,胎壓不足進雪隧也易爆胎,雪隧高溫是觸媒,他建議10年以上老車最好不要上雪隧。
逢甲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李克聰說,到底溫度高到什麼程度,會讓老車故障率變大?萬一大到運氣不好火燒車,這些風險大數據應該抓出來,年底蘇花改全線通車,雪隧車流量肯定更大,要是雪隧「恆溫」被打破,高溫再往上飆,是要採交通量管制,或啟動降溫機制,要有應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