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巷弄限速30公里看日本怎麼做 學者:執法是關鍵
全台不少學校、醫院及住宅區,每到尖峰時間就可見汽機車呼嘯而過,全台各地近年擴大推動「交通寧靜區」,交通部今天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針對未設車道現、行車方向線等狹窄道路,行車速度從時速40公里降到30公里,目標今年10月1日上路,不過學者提醒教育、執法及工程必須跟上腳步。
不過,依法超過速限可處1200元至2400元罰鍰,由於警方通常不會再巷弄測速取締,交通部表示,修法非以舉發超速為目的,而是希望透過交通工程與標誌標線的改變,推動交通寧靜區及巷道安全。對此,學者則認為關鍵還是在落實執法與教育,唯有警惕違規駕駛才代表修法是「玩真的」。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行人與車輛碰撞時,行車速度若從40公里降到30公里,致死率也可從35%大幅下降至10%,國際上將速限管理列為提升道路安全關鍵因素,交通部近年也推動「交通寧靜區」,並設置限速、禁鳴喇叭等標誌,違規就可取締。
交通部表示,鑑於全台很多縣市都在推動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及交通寧靜區,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3條,規畫針對未畫設車道現、行車分項線或分向限制等道路,也就是較為狹窄的巷弄限制行駛速度,從每小時40公里降到30公里,盼能減少肇事嚴重程度。
不過,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趙家麟指出,交通寧靜區真正精神是要讓駕駛謹慎開車,他以日本為例指出,像在日本東京西日暮里巷弄內,近年就透過3D鋪面讓駕駛透過視覺感覺兩旁干擾物變多、道路變窄,他觀察駕駛真的會因此「被騙」而減速。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則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如何落實執法與教育。他直言,台灣最大的問題是駕駛行為,狹窄巷道內雖然汽車開不快,機車卻幾乎都用衝的,他觀察也發現台灣駕駛太聰明,即使畫設立體鋪面,也會迅速「看破手腳」再橫衝直撞。
羅孝賢認為,當駕駛沒有意識、不守法時,修法都只是宣示意義,唯有透過執法或採科技執法方式,警惕違規的駕駛,才能代表修法是「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