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車擠4格」北市瘦身版的機車格 一試辦就破功
忠孝東路216巷、松山路率先辦
北市府將逐步推動路邊機車停車格全面收費,但鬧區商圈常見「3車擠2格」亂象,引發部分民眾抱怨「收費卻沒品質」。為此,市府本周起在忠孝東路216巷、松山路試辦「瘦身版」機車格,將寬度從1公尺降為0.7公尺,卻仍可見「5車擠4格」;交通局表示,將測試1個月再檢討。
機車格寬度從1公尺降為0.7
路邊機車格不按格線停放而「硬塞」,市長柯文哲認為與現行機車格寬1公尺過寬有關,指示交通局縮減寬度,試辦0.7公尺版機車格。
農曆春節後,交通局先在松山路135號、141號前重畫舊有機車停車區,成為35個「瘦身版」機車格,並且在部分機車格間設置「車輪擋」,測試能否讓機車族「1車停1格」。
另在忠孝東路四段216巷43號、53號前新畫設29個瘦身版機車格,納入測試。前天傍晚才重繪新版機車格,昨仍出現車擠車亂象。
車格瘦身仍見2格停3車亂象
記者直擊,松山路邊瘦身版機車格仍有5車擠4格、2格停3車,還有民眾抱怨,停車、牽車進出時沒注意到車輪檔,差點被絆倒,直呼「好危險」。
謝姓機車族表示,瘦身版機車格的停車難度較高,進出停車區域也容易卡到腳,對車體較寬或身材較豐滿的人不太方便,不按分隔線停車的情況雖較少但沒有消失。
「機車格區還是很擠啊。」楊先生表示,松山路周邊機車格本來就一位難求,車擠車是常態,不覺得機車格瘦身後有什麼差別,但是多了「車輪擋」,牽車進出時差一點就被絆倒。
交通局停管處表示,「車輪擋」僅在松山路4、5個機車格之間少量測試,設置於分隔線上當作矮柵欄,試辦一個月後,會與「瘦身版」機車格一起檢討成效,研議後續如何解決機車停車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