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變亮、變彩色保護行人 專家:本末倒置
桃園市府交通局從去年起迄今,接連試辦3D立體、拉鍊式和彩色型的斑馬線,民眾看法不一,台中、南投也有陸續推出3D立體或亮斑馬線,但看在專家眼中,試辦計畫有些本末倒置;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系副教授李克聰認為,最好的方法回歸到設置規則才是永續作法。
交通局在桃園、中壢等重要路口試辦多元、顯眼的斑馬線,期望保障用路人安全;多數汽機車族說,第一眼看見特別的斑馬線確實會好奇而放慢速度,但也有民眾覺得多此一舉,馬路三寶根本不會管有沒有斑馬線存在。
李克聰說,近幾年各縣市對於斑馬線型態不斷推陳出新,其立意良好都是希望降低事故,但他認為,這些做法的確會吸引開車族留意,不過他觀察到試辦的路口,基本上都有紅綠燈管制,其實只要駕駛人守法,根本不需要花俏的斑馬線。
「交通不該本末倒置。」他表示,斑馬線最初用意是保障行人安全,試辦計畫較難達到永續性,應該回歸到設置規則,而不是用亮燈、顏色等方式強化,主設置規則有三項,劃設斑馬線後,要有閃燈號誌、路線畫有「慢」字的標線、設置「注意行人」的標誌,保握此原則即可。
李克聰指出,若各縣市政府仍要試辦,可以在沒有號誌管制的路段,試辦這些顏色區分或亮燈的斑馬線,因為台灣漸漸邁入老年化,老人家行走在沒有紅綠燈的路段較危險,因此,他認為可以嘗試在這些路段試辦,成效或許會比有管制的路口好。
對此,交通局交通工程科技正陳家緯說,各路口的試辦計畫,會在本月底逐一盤點成效,比如肇事率是否有明顯降低,再評估是否擴大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