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車道寬度?學者:汽機車與公車恐打結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6/08/09/99/2470460.jpg&x=0&y=0&sw=0&sh=0&sl=W&fw=930&exp=3600)
交通部擬透過縮小車道寬度,以求降低車速。學者研究發現,車道愈寬、車禍追撞事故愈多,縮減車道寬度對車流影響不大。也有學者擔憂,台灣混合車流情形嚴重,縮減車道寬度將導致汽機車與公車打結,希望交通部審慎評估。
![台灣混合車流情形比國外嚴重,常有公車、貨車、機車擠在同個車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10/10/6/537698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
也有學者認為是世界趨勢 對車流影響不大
交通大學運管系副教授吳昆峯說,過去國內設計道路以車為本,導致車道過寬,行人無處可走,例如台中清水、大甲一帶,路寬長達10公尺,卻沒有人行道,常見老人走在車道上,或即使做了人行道,上面也停滿車,花東台九線更是進入市區或部落時,過寬的車道與過快的車流,威脅民眾安全。
針對縮減車道對安全與行車效率影響,吳昆峯團隊研究發現,外側車道愈寬,車輛自撞、擦撞或追撞等事故愈多,若縮減車道寬度,即使五六公尺寬的外側車道,縮到4公尺,每輛車100公尺的影響不到1秒,幾乎只有0.2秒至0.5秒。
吳昆峯說,台灣太多無謂的交織、變換車道,導致效率降低。過寬的車道讓機車、汽車混合大,不僅衝突點多,容易增加事故件數,更排擠行人使用空間。
![聯合報資料照](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7/10/realtime/4980502.jpeg&s=Y&x=0&y=1054&sw=1278&sh=792&sl=W&fw=800&exp=3600)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市區有公車流量問題,加上台灣混合車流情形比國外嚴重,常有公車、貨車、機車擠在同個車道,若縮小成3公尺,恐導致行駛不順暢,甚至有安全疑慮,壞處比好處多,建議交通部應審慎評估。
淡江大學運管系副教授羅孝賢說,縮減道路降低車速是世界趨勢,英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都是同樣作法。台灣公車只有2.5公尺,車道即使縮到3公尺也足夠,英國、香港也有許多雙層巴士,沒因為縮減車道,增加車禍或導致塞車。過寬車道反而容易使機車、汽車並行,縮減車道可導正此行為。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蔡中志表示,贊成市區縮減車道,郊區不可如法炮製。公車時速都在40公里以下,市區車道甚至可縮減到2.8公尺,不至於有太大危險。郊區很多大卡車時速都在60公里以上,只要稍微偏離車道或甩尾,就容易產生車禍。
車訊最前線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autos-loading autos-loading](/img/autos-loading.gif)
熱門新聞
![autos-loading autos-loading](/img/auto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