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加拿大站 Mercedes-AMG 雙人站上頒獎台 Russell奪下賽季首勝 Antonelli首度登上頒獎台

George Russell奪下本季首勝,Kimi Antonelli首度登上頒獎台,Mercedes迎來久違的雙人榮耀時刻。 圖/Mercedes-AMG

在天氣炎熱、節奏變化不斷的加拿大大獎賽中,Mercedes-AMG Petronas F1車隊展現出整體進化的成果。George Russell從竿位出發一路領先,收下他個人F1生涯第4勝,也是車隊本季首度站上分站冠軍寶座;年僅18歲的Kimi Antonelli則靠著起跑時的果斷動作與全場穩定節奏,首度登上F1頒獎台,成為F1史上第三年輕的頒獎台得主,替Mercedes-AMG完成久違的雙人登台。

Kimi Antonelli 在 2025 加拿大站奪得 F1 生涯首座頒獎台。 圖/Mercedes-AMG
Kimi Antonelli 在 2025 加拿大站奪得 F1 生涯首座頒獎台。 圖/Mercedes-AMG

這場勝利不僅是 Russell 個人職業生涯的里程碑,更為 Mercedes 車隊在 F1 歷史上增添了第 130 座分站冠軍的榮耀。同時,Kimi Antonelli 的出色表現,也為車隊的未來注入了新的競爭活力。

Russell收下F1生涯第4勝,Antonelli則完成個人首次登台,為Mercedes創造雙贏局面。 圖/Mercedes-AMG
Russell收下F1生涯第4勝,Antonelli則完成個人首次登台,為Mercedes創造雙贏局面。 圖/Mercedes-AMG

賽前預估接近50°C的賽道溫度,讓輪胎管理成為比賽關鍵。Mercedes為兩位車手都選擇了兩停策略(Medium–Hard–Hard),從P1與P4起步的Russell與Antonelli,在第一圈便分別穩住領先與上升名次。Kimi在第三彎果斷切入線內,成功超越Oscar Piastri,搶佔第三。

Russell自此穩守前方,不僅掌控節奏,也能適時拉開與Verstappen的差距。儘管Red Bull一度企圖透過策略反制,但在兩次進站之後,Russell仍維持穩定的領先優勢。

George Russell從桿位出發一路領先,帶領Mercedes拿下2025賽季首場勝利。 圖/Mercedes-AMG
George Russell從桿位出發一路領先,帶領Mercedes拿下2025賽季首場勝利。 圖/Mercedes-AMG

Antonelli則展現出極佳的抗壓能力。在第一、第二段皆保持穩定節奏,並於中段成功壓迫Verstappen,甚至在第二次停站時一度幾乎完成超車,但在出彎牽引力稍弱下被對手守住。進入尾聲階段,他頂住了來自Piastri與McLaren的壓力,最終於Safety Car結束比賽前成功守住P3,為自己的F1生涯寫下嶄新篇章。

Kimi Antonelli在第一圈第三彎果斷切入線內,成功超車Oscar Piastri。 圖/Mercedes-AMG
Kimi Antonelli在第一圈第三彎果斷切入線內,成功超車Oscar Piastri。 圖/Mercedes-AMG

Russell:「我們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賽後,Russell對這場勝利難掩喜悅。「這是一場節奏非常清楚的比賽,我從一開始就感受到車子的穩定與速度。我們原本擔心高溫會影響表現,但事實證明團隊做得非常出色,策略與輪胎管理都堪稱完美。」他同時也對Kimi Antonelli表現給予高度肯定:「這只是他生涯的第一個頒獎台,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次。」

Russell也指出,雖然蒙特婁的賽道特性對Mercedes較有利,但整體車輛的進步是明顯的。「我們不能因此自滿,接下來的奧地利與英國賽事才是真正的考驗。」

George Russell收下F1生涯第4勝,也是Mercedes本季首度登上分站冠軍寶座。 圖/Mercedes-AMG
George Russell收下F1生涯第4勝,也是Mercedes本季首度登上分站冠軍寶座。 圖/Mercedes-AMG

Antonelli:「這是壓力下完成的突破」

對於首次登上頒獎台,Antonelli坦言這是一場壓力極大的比賽。「從起跑那一刻我就知道要有所動作,我成功卡位超過Piastri,也讓比賽進入對我比較有利的節奏。」儘管在最後一節輪胎的表現略顯吃力,他仍穩住狀態、沒有犯錯,守住了屬於自己的榮耀位置。

「這一切要感謝Brackley與Brixworth的工程團隊,他們讓我有機會開上一部能夠競爭的車。我會記住今天這個時刻,並以此為起點,繼續努力。」

年僅18歲的Antonelli寫下個人F1新頁,成為史上第三年輕登上頒獎台的車手。 圖/Mercedes-AMG
年僅18歲的Antonelli寫下個人F1新頁,成為史上第三年輕登上頒獎台的車手。 圖/Mercedes-AMG

車隊領隊Toto Wolff讚賞兩位車手皆有出色表現。「George從起跑到最後一圈都非常穩定,幾乎沒給對手任何機會。Kimi則展現了不符合年齡的冷靜與智慧,能在Verstappen與McLaren夾擊下守住頒獎台位置,這不容易。」

技術總監Andrew Shovlin則指出:「兩種配方的輪胎都有不錯表現,我們策略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執行得很準確。這是一次團隊協作下的勝利,也讓我們在經歷三連戰的辛勞後,有了一個非常正向的收尾。」

在這場雙登頒獎台的勝利之後,Mercedes-AMG在車隊積分榜上順勢超越對手,暫居第二。接下來,他們將面對更為關鍵的歐洲賽段,包括奧地利紅牛賽道與自家主場英國Silverstone的二連戰。

George Russell收下F1生涯第4勝,也是Mercedes本季首度登上分站冠軍寶座。 圖/Mercedes-AMG
George Russell收下F1生涯第4勝,也是Mercedes本季首度登上分站冠軍寶座。 圖/Mercedes-AMG

F1

Red Bull 車隊進入新時代!七個重點認識新任領隊 Laurent Mekies

Red Bull 車隊進入新時代!七個重點認識新任領隊 Laurent Mekies

你離布萊德彼特其實並不遠 他曾代言過路上滿街跑的神車

你離布萊德彼特其實並不遠 他曾代言過路上滿街跑的神車

穿越半世紀 TAG Heuer 泰格豪雅榮耀回歸 F1  傳承特展五大亮點搶先看

穿越半世紀 TAG Heuer 泰格豪雅榮耀回歸 F1 傳承特展五大亮點搶先看

延伸閱讀

品牌首款純電旅行車 Mercedes-Benz CLA Shooting Brake 正式登場

品牌首款純電旅行車 Mercedes-Benz CLA Shooting Brake 正式登場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你離布萊德彼特其實並不遠 他曾代言過路上滿街跑的神車

你離布萊德彼特其實並不遠 他曾代言過路上滿街跑的神車

Mercedes-Benz Pass 賓士暢行寵粉再升級!台灣賓士的夏日四種風格旅程:熱血、燒胎、破風與樂章

Mercedes-Benz Pass 賓士暢行寵粉再升級!台灣賓士的夏日四種風格旅程:熱血、燒胎、破風與樂章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比《F1》電影更真實!歷經15年 239 次起跑後 37歲老將Hulkenberg英國站初登頒獎台

比《F1》電影更真實!歷經15年 239 次起跑後 37歲老將Hulkenberg英國站初登頒獎台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統規賽第二站完賽! 總冠軍爭奪即將進入最終關鍵時刻~

演戲演出興趣?布萊德彼特真槍實彈駕駛McLaren F1賽車跑賽道!

演戲演出興趣?布萊德彼特真槍實彈駕駛McLaren F1賽車跑賽道!

Red Bull 車隊進入新時代!七個重點認識新任領隊 Laurent Mekies

Red Bull 車隊進入新時代!七個重點認識新任領隊 Laurent Mekies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 2025統規賽 第二站圓滿落幕賽道湧現近兩千名觀眾

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 2025統規賽 第二站圓滿落幕賽道湧現近兩千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