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二連霸的冠軍動力 Ferrari F80現身利曼賽道

F80現身利曼賽道。 摘自Ferrari IG

本週正值 2025 年的「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這是全球最受尊崇的耐力賽之一,也是汽車界的終極挑戰。超過一世紀以來,這場比賽檢驗著製造商、工程師、車隊與車手,而法國這個神聖賽場,孕育出不少汽車史上的經典傳說。

賽車界聚焦今年比賽之際,過去兩屆利曼24小時連霸的法拉利,重返頂級耐力賽場,並攜全新旗艦F80超跑盛裝亮相,F80 作為法拉利最新的旗艦超級跑車,在賽道耀眼登場,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F80 是傳奇車系—所謂法拉利「Big Five」的接班者,包括 288 GTO、F40、F50、Enzo、LaFerrari。它搭載雙渦輪增壓V6混合動力系統,綜效輸出驚人的 1,200 匹馬力,是法拉利迄今為止最強的公路車。

Ferrari F80。 摘自Ferrari
Ferrari F80。 摘自Ferrari

許多工程技術,尤其是動力系統,皆源於法拉利在利曼賽場接連勝出的499P賽車。由於不受賽規限制,F80 可盡情展示其卓越性能。為配合今年賽事,法拉利選擇在 Circuit de la Sarthe(利曼賽道)為 F80 舉辦攝影會,展現其非凡賽道性能與血統,揭開F80時代的序幕。

Ferrari F80。 Ferrari提供
Ferrari F80。 Ferrari提供

利曼賽道

備戰利曼24小時耐力賽!保時捷賽前測試穩定 全力衝刺利曼冠軍

備戰利曼24小時耐力賽!保時捷賽前測試穩定 全力衝刺利曼冠軍

利曼前夕經典傳承!保時捷963 RSP獲法國特許掛牌 傳承917公路奔馳精神

利曼前夕經典傳承!保時捷963 RSP獲法國特許掛牌 傳承917公路奔馳精神

更極端、更瘋狂!BMW正式揭露新世代M2 CS規格資訊!

更極端、更瘋狂!BMW正式揭露新世代M2 CS規格資訊!

延伸閱讀

油電會是解答嗎?Hyundai N性能子品牌確認將堅守燃油動力選用政策!

油電會是解答嗎?Hyundai N性能子品牌確認將堅守燃油動力選用政策!

Hyundai N性能子品牌10年之最!全新Hyundai IONIQ 6 N性能純電車正式登場

Hyundai N性能子品牌10年之最!全新Hyundai IONIQ 6 N性能純電車正式登場

穿越半世紀 TAG Heuer 泰格豪雅榮耀回歸 F1  傳承特展五大亮點搶先看

穿越半世紀 TAG Heuer 泰格豪雅榮耀回歸 F1 傳承特展五大亮點搶先看

全新TOYOTA LAND CRUISER推限時預選 抽出100台準車主獲得優先購買權

全新TOYOTA LAND CRUISER推限時預選 抽出100台準車主獲得優先購買權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不公平?川普猛批日本不買美國車!石破茂冷回:左駕又耗油很難賣

不公平?川普猛批日本不買美國車!石破茂冷回:左駕又耗油很難賣

這次又是A柱出來扛? IIHS:車輛盲點每年都在變大

這次又是A柱出來扛? IIHS:車輛盲點每年都在變大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