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三排座車款 哪輛車的第三排座椅舒適性最優秀?

圖/Jeep

三排六人座以上的車款可說是有多名成員的家庭、以及租車公司的最愛,一開始三排座椅設計僅出現於MPV與minivan等大型方正車款,而隨著SUV風潮興起,加入許多細分市場後,三排七人座SUV也成為市場要角。

通常對於三排座車型來說,重點還是擺在駕駛或是二排座椅的舒適程度,第三排的表現似乎容易被忽略,但對時常需搭載六人以上的車主來說,第三排的機能與空間成為購車時的重要指標。美國媒體近日對促份的七人座車款做出比較,看看哪輛車的第三排最適合乘坐。首先是Chevrolet Equinox,該車第三排座椅偏硬、且車頂線條向後傾斜,身高較高的成員容易受到壓迫,評價看起來不優。

圖/Jeep
圖/Jeep

圖/Chevrolet
圖/Chevrolet

第二輛是Jeep Grand Cherokee L,由於該車世代較新,原廠在第三排有對應規劃,即使身高達198公分的乘客乘坐於第三排時,還能保有充足的頭部、腿部與臀部空間;而該車的第三排座椅除了使用菱格紋點綴之外,也擁有USB插座以及電動傾倒功能。

圖/Jeep
圖/Jeep

圖/Jeep
圖/Jeep

而在高級品牌中,BMW X7以及Lincoln Navigator的第三排表現均屬上乘,擁有充足的乘坐空間、良好的座椅質感以及科技機能。另一方面,配備的均勻性也是個重點,像是VW Atlas擁有寬闊的第三排空間,但僅有一側擁有USB充電口,當後座有兩名以上乘客有充電需求時,就會產生尷尬場面。

圖/Jeep
圖/Jeep

只是這次的三排座比較僅限於SUV車款,若加入正規MPV車款則會更有看頭,像是最新的Lexus LM車系,第三排擁有相當長的前後滑移幅度,椅背甚至可向後調至近平躺,乘坐感比部分SUV與掀背車款來得更加舒適。

圖/Lexus
圖/Lexus

SUV

周末旅人VS. 都市日常 Suzuki S-CROSS的雙棲生活

周末旅人VS. 都市日常 Suzuki S-CROSS的雙棲生活

始祖級MPV改款有譜?Volkswagen Touran傳轉純電!

始祖級MPV改款有譜?Volkswagen Touran傳轉純電!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延伸閱讀

周末旅人VS. 都市日常 Suzuki S-CROSS的雙棲生活

周末旅人VS. 都市日常 Suzuki S-CROSS的雙棲生活

始祖級MPV改款有譜?Volkswagen Touran傳轉純電!

始祖級MPV改款有譜?Volkswagen Touran傳轉純電!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Volkswagen Golf該如何面對早已非主流的情勢?產地移轉或成解方?

Volkswagen Golf該如何面對早已非主流的情勢?產地移轉或成解方?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BMW X1將迎敵手?Audi發表全新第三代Q3車系!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