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還是逃不了電氣化的命運 Subaru 將在北美市場拓展「純電」陣容!

圖/Subaru

目前,Subaru 品牌旗下的純電車種產品,僅有一輛選擇,那便是與 Toyota 合作開發的 Solterra,也是 bZ4X 的雙生車種。也歸因於雙品牌有著極度緊密的合作聯繫,間接造成在電動車方面的發展進程上,相較於其他歐系列強來說顯得較為緩慢,主因不外乎是 Toyota 在現已退居二線的豐田章男帶領下,較不喜歡將全部機會都押注在電動車款上,不過,對於 Subaru 而言,這般狀況可能會有改變。

圖/Subaru
圖/Subaru

Subaru 於日前對外公布了季度收益成果,以佔比來看,品牌有整整 75% 的銷售總額都集中在北美市場,此外,品牌資深副總裁 Tomoaki Emori 也向海外媒體 Automotive News Europe 透露了對於北美市場的看法,「當我們在審視美國市場的環境時,很顯然地我們需要更多電動車產品陣容來加強我們的銷售力道。」

圖/Subaru
圖/Subaru

目前,Subaru 打算以自身品牌現有的資源來加速電動車的發展進程,並且在 2025 年起陸續推出多款涵蓋不同級距、類型的電動車款。此外,品牌預計將在日本設立獨立電動車專用生產製造廠,有趣的是,Subaru 並不打算在美國直接建廠,但根據目前的態勢來看,這一點在未來幾年內或許還有變數。

圖/Subaru
圖/Subaru

回顧去年,Subaru 於美國市場售出了 550,000 輛車款,這還是在晶片短缺、供應鏈失衡的狀況下所創造的數字,官方也因此上修了今年的銷售目標,為 600,000 – 630,000 輛。

圖/Subaru
圖/Subaru

電動車

因應市場變化,Nissan兩款新電動車將延後上市!

因應市場變化,Nissan兩款新電動車將延後上市!

Sony與Honda的新電動車在上市前已虧損104億新台幣!

Sony與Honda的新電動車在上市前已虧損104億新台幣!

一坐電動車就暈車?科學家表示是大腦的問題!

一坐電動車就暈車?科學家表示是大腦的問題!

延伸閱讀

因應市場變化,Nissan兩款新電動車將延後上市!

因應市場變化,Nissan兩款新電動車將延後上市!

Kia Picanto勇奪《Auto Express》2025最佳都會車!本月再享9,000元開回家禮遇!

Kia Picanto勇奪《Auto Express》2025最佳都會車!本月再享9,000元開回家禮遇!

一坐電動車就暈車?科學家表示是大腦的問題!

一坐電動車就暈車?科學家表示是大腦的問題!

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全球銷售穩健成長 Macan 領銜 電動車款佔比突破三成

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全球銷售穩健成長 Macan 領銜 電動車款佔比突破三成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Nissan 第三代 e-POWER 技術發表!率先搭載於歐規 Qashqai 改善油耗與靜肅性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沒這麼快啦!Ford Kuga/Escape將在北美市場續推26年式新車!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Mazda第三代CX-5終於現身!油電動力、無實體按鍵數位介面上身!

不公平?川普猛批日本不買美國車!石破茂冷回:左駕又耗油很難賣

不公平?川普猛批日本不買美國車!石破茂冷回:左駕又耗油很難賣

這次又是A柱出來扛? IIHS:車輛盲點每年都在變大

這次又是A柱出來扛? IIHS:車輛盲點每年都在變大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

新世代 CLA 接單超乎預期 Mercedes-Benz 調整產線應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