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竟然讓Legend跟Odyssey在日本消失!

摘自Honda

日本車廠Honda在母國與美國的銷售成績一向都不錯,但是隨著市場的動向皆轉為SUV取向,部分產品在銷量不如預期的情款下,只能默默的下台一鞠躬。

摘自Honda
摘自Honda

近日Honda發出聲明,表示繼燃料電池車輛Clarity停產之外,Odyssey與Legend也會隨之退出市場,但僅限於日本當地。外媒向Honda確認此事,Honda表示,Legend與Odyssey確實在今年年底時就會停止供應,但這是日本經營團隊的考量,美國與其他國家則不受影響。不過與Legend為雙生車的Acura RLX,也被證實在2020年式車款售罄之後停售。

摘自Honda
摘自Honda

其實Legend的停售相當可惜,因為該車是現今少數支援自動駕駛SAE Level 3的車款,不僅能讓駕駛人完全放手讓車輛自行控制,也支援塞車輔助功能,更令人驚嘆的是,該車已經可讓駕駛人在上路時,可隨意透過車上多媒體螢幕看電視或DVD影片、以及隨時控制導航系統的設定而不受限制,與現行其他車款相較之下真的方便許多。

摘自Honda
摘自Honda

至於Odyssey,Honda解釋因為該車分為日規與美規兩種車款,而美規主要在美國境內販售,所以不受影響,至於其他國家所販售的日規車款也同樣不受影響。在Honda宣布Odyssey與Legend兩車款停售後,在日本境內的Sayama工廠也隨之關閉,這項決定在2017年就已宣告。Honda表示,日後的車輛組裝都將轉至更新的Yorii工廠,該工廠日後也將負責電氣化動力等新技術車款的生產組裝。

Honda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All-new HR-V e:HEV電油科技馭動新未來  純燃油79.9萬元、e:HEV 89.9萬起

All-new HR-V e:HEV電油科技馭動新未來 純燃油79.9萬元、e:HEV 89.9萬起

延伸閱讀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Honda正在打造「全球最高效」油電動力技術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保留操控感受又多了電馭樂趣 Honda HR-V e:HEV試駕

6/14~15 All-new HR-V e:HEV 快閃預賞會 全國Honda Cars搶先鑑賞

6/14~15 All-new HR-V e:HEV 快閃預賞會 全國Honda Cars搶先鑑賞

Honda電動二輪戰略車CUV e:將於日本上市 邀來F1車手角田裕毅體驗騎乘

Honda電動二輪戰略車CUV e:將於日本上市 邀來F1車手角田裕毅體驗騎乘

最新文章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真的賣不動了?Mitsubishi漸遭經銷商淘汰,並且專注二手市場尋商機!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影/911竟然換了Honda的引擎?保時捷鐵粉憤怒了!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讓對手望塵莫及!2025 年賓士 GLC 如何成為台灣 SUV 市場的最佳投資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Mercedes-Benz 電動策略轉向 EQ 命名淡出 燃油與電動並行發展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J SPACE翻轉戰局奪回輕型商用車冠軍 台灣2月車市年增4.8%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停車再開騎士「雙腳未著地」遭罰引民怨!警回覆:這是規定

autos-loading

熱門新聞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全球只有19輛 連R34 GT-R看到它都只能跪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有批Rolls-Royce好便宜?原來是中國自製豪車尊界S800!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最暢銷的奧迪要大改款了!新世代Audi Q3跨界休旅即將現身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你所不知的中國新車隱性成本!折舊率高於對手?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Apple發表iOS26 強化CarPlay新增小工具及點按回應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

Nissan全新油電系統將登陸美國 性能媲美電動車但成本高昂